首页  »  读书  »  动态新闻

父亲梁漱溟和他的民国往事——梁培恕讲述《梁漱溟日记》

父亲梁漱溟和他的民国往事——梁培恕讲述《梁漱溟日记》

2015-01-07 10:18:21

来源:光明日报

  《梁漱溟日记》是梁漱溟现存全部日记的汇编,70余万字。梁漱溟先生历经了晚清、民国一直到共和国20世纪80年代的晚期,他的一生风风雨雨,书写了很多传奇。梁漱溟先生早年起即有记日记的习惯,现存日记始于1932年,终于1981年,历经“文革”抄家等磨难而得以留存。

 

  日前,梁漱溟次子梁培恕先生应《梁漱溟日记》出版方世纪文景之邀在北京与读者面对面,回忆了父亲梁漱溟的生前往事。现场的读者们聆听了87岁高龄梁培恕先生的讲述。

 

  一个按照自己的兴味读书的人

 

  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说他是一个按照自己的兴味读书的人。他还说过一句话,他说我看什么书,总是心里先有问题,然后再去找书看,找书看的目的是要证实我想得对不对,这是他读书的一个特点。从这可以看出来,他这个人的自主性比较大。

 

  父亲读书的第一阶段,是对佛教发生兴趣。1916年他发表了《究元决疑论》,在讨论佛家思想时,引用了他自己日记中的一段话;这日记的题名即为《楞严精舍日记》。“楞严”为佛家一典籍名,即《楞严经》。“精舍”,指僧人或道士修炼居住之处所。显然,父亲自喻为僧人,而此日记就是他自己修炼的记录。可惜的是这日记在抗战时期留存于北京故居,被人当废品卖掉了。不过从父亲后来的笔墨中,还可以见出当年的一个概略。

 

  自1912年至1916年,父亲因“倾心于出世”,居家闭户4年(19岁至22岁),潜心研读佛家经典。在此之前,他原是《民国报》(天津)的一位青年记者,多往来于京津两地,常出入于那时的国会与各党党部之间;而此后4年,他过起了“完全静下来自修思考”的生活。父亲通过艰苦自学,有了对佛法的认识和了解,确立了他对佛家思想的信仰,并影响了其一生的为人行事。

 

  潜心研读佛家经典的结果就是他想要出家,但是后来没有成功。没有成功的原因,不是受到家里的阻拦,我的祖父一点都不阻拦他,他说,你确实想要出家你可以去。那是什么事情把他牵扯住了呢,是他对社会问题、中国问题的关心放心不下。他说他一方面想出家,一方面又记挂着社会上的很多问题,他说我的感情和思想分成了两半,这种日子不能过,在一两年内我必须选择其一。

 

  父亲最后的选择是留在人间,不当和尚。从这个选择可以看出他的思想的方方面面。大家不要以为他是放弃了佛学,放弃了出家思想,其实他是把这种思想、这种情感转移到关心具体的人类社会上。所以他的最后一本书是《人心与人生》,这是他一生的思考,他在两个问题上追求不已:一是人生问题,即人是一种什么物种?人应该怎样活着?二是社会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他把自己的一生从离开这个世界变为用终生的时间来认识人类、认识社会,包括个人自己。这个转向和一般人的生活上有什么遭遇完全无关,这是他的一个特点。

 

  一个非常关心国家社会的人

 

  我父亲,他是一个非常关心国家关心社会的人。按照他自己说的,他受梁启超影响最大的时候,是把梁启超的著作搁在床上,有时候就当枕头这样入睡,着迷到这个程度。但是他当时并没有完全受到梁启超思想的约束,他有他自己的个人观点。但不管怎样,他的成长和这个时期大有关系。

 

  《究元决疑论》发表时,父亲还不到20岁。这篇文章刊登在当时最著名的杂志《东方杂志》上,大家看了,都说写得很好,大家就以为他对佛学或者哲学问题有很深的了解和研究。所以蔡元培当时出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时候,让他去讲印度哲学,他说我没有研究过印度哲学,我只是看了一些佛书,对佛教有一点认识,那只是印度哲学的一小部分。蔡元培说,现在既然除了你以外没有别人,那你就先一边教一边自己学。他觉得蔡先生这个意见是不可推辞的,最后,他就接受了。

  • 相关阅读
  • 新京报2014年度好书揭晓 自然阅读成最亮眼潮流

      新京报2014年度好书榜单6日在京揭晓,85岁的国家博物馆文物专家孙机以《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一书获选年度最佳,而以《看不见的森林》为代表的自然阅读成为2014年最亮眼的潮流。  新京报年度好书评委会主任、新京...

    时间:01-07
  • 中华文化人物颁授典礼举行 叶嘉莹刘和平等获奖

     “2014中华文化人物”颁授典礼6日晚在武汉举行。诗词家叶嘉莹、《北平无战事》编剧刘和平等获此殊荣。  “2014中华文化人物”颁授典礼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凤凰卫视联合主办。据悉,本年度&ld...

    时间:01-07
  • 国内首套中小学传统文化实验教材问世(图)

      中庸样张记者 贾晓燕  全国25个省区市共500册省级版中小学传统文化实验教材已研发完毕,年内问世,如此大范围、大规模地推出标准化传统文化实验教材在国内尚属首次。这是记者昨天从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获悉的...

    时间:01-07
  • 《闪闪的红星》原作者索赔3万 称此前被侵权超10次

      潘冬子机灵过人的人物形象、“我胡汉三又回来了”的经典台词、《红星照我去战斗》的熟悉旋律……如此种种,无不让人想起那部红色经典文学作品——《闪闪的红星》。  一部同样...

    时间:01-07
  • 微信用户每天读文5.86篇 4%日用户阅读量超20篇

      腾讯科技研究性栏目企鹅智酷2014年年底披露的部分微信官方数据显示,有大约一半的微信用户每天阅读文章超过三篇。而平均下来,微信用户每天阅读文章数量为:5.86篇。  微信平台提供数据显示,根据2014年9月的调...

    时间:01-07
  • 编剧刘和平谈于正被诉抄袭:坚决反对抄袭 这是底线

      “2014中华文化人物”颁授典礼6日晚在武汉举行。《北平无战事》编剧刘和平等获此殊荣。谈及于正被诉抄袭一事,刘和平表示,始终坚决反对抄袭,这是底线。  谈《北平无战事》:没有拒绝与陈道明合作 ...

    时间:01-07
  • 学生谈叶嘉莹:常工作到凌晨两点 曾说要倒在讲台上

     叶嘉莹的学生汪梦川代老师领取2014中华文化人物奖项  “2014中华文化人物”颁授典礼6日晚在武汉举行。叶嘉莹等获此殊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叶嘉莹的学生汪梦川称,叶嘉莹现在还“经常工作到凌晨...

    时间:01-07
  • 于丹:没刻意做心灵鸡汤 更多是一个文化普及者

      由中国出版协会和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主管主办的第28届北京图书订货会,将于2015年1月8日至10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在订货会期间及前后,各大出版社及机构都纷纷推出自己的2015年重磅新书。1月6日,明星学者...

    时间:01-07
  • 2015中国民营书业峰会聚焦大数据时代书业的机遇与挑战

    “2015中国民营书业峰会暨中国出版协会民营工作委员会年会”1月5日在京举办。今年的峰会以“大数据时代民营书业的机遇与挑战——中国民营书业融合与创新”为主题,多位学界权威、...

    时间:01-07
  • 全民阅读在中国:进展令人喜悦 道路还很漫长

      2015年元旦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要满腔热情做好民生工作,特别是要做好扶贫开发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让农村贫困人口、城市困难群众等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都能生活得到保障、心灵充满温...

    时间:01-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