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记者 郑旭鹏
“快来和我学说重庆话,也教我一些你们的方言好不好?”1月4日,一组漫画版重庆话在微博上火了:爸爸=老汉,打扫=煞贴,鞋子=孩子……你可能想不到,这些“有盐有味”的重庆话“教材”,作者竟然是安徽妹,还是个85后年轻妈妈。对她而言,重庆话有着怎样的魅力?
9幅画韵味独特
最具有代表性
昨日,记者联系到漫画作者“小希与阿树”。她是安徽人,2008年嫁到重庆,是个插画师。“平日就爱画东西,到了重庆后,我开始学重庆话,发现特别有意思。”
“小希与阿树”画了9幅漫画,每幅画中都有普通话与重庆话的对照词,词语下方,配着一张可爱的漫画。比如,重庆人将爸爸喊成老汉,配图是一个小女孩与父亲挥手再见的场景。
其实,“小希与阿树”的重庆话还没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老汉’原来标的四声,我跟老公争执过,但我认为是三声。”“小希与阿树”说,对重 庆话的声调,她至今捉摸不透。“漫画发出后,很多网友点赞、评论,还有些外地朋友给我‘出题’,抛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词语出来,问我用重庆话怎么说。”
“小希与阿树”告诉记者,她这9幅漫画,选的都是自己印象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重庆话,在她眼里,重庆话有着独特的韵味。
别人喊她娘娘
她听成“娘娘”
“最初来到重庆时,自己听、说重庆话,闹过不少笑话,至今想起还忍俊不禁。”“小希与阿树”回忆说,很多重庆人把“等一下”说成“哈哈(儿)”,特别是文字聊天时,直接省略成“哈哈”。“我就不明白,让等一下,为什么要给我笑?”直到后来,她才明白事情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