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套传统文化实验教材年内问世看重地域特点中小学有望9月推广
法制晚报讯(记者李文姬赵颖彦武文娟)传统文化进课堂,将“有本可依”。全国25个省区市共500册省级版中小学传统文化实验教材已研发完毕,有望9月开学推广。如此大范围、大规模地推出标准化传统文化实验教材在国内尚属首次。
《法制晚报》记者从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了解到,各地教材均保留的内容为16个固定基础学科,比如《弟子规》、《论语》、《孙子兵法》等,同时加入了地方的历史、地理、非物质遗产等12个模块的内容。
在京版教材中,京味文化浓郁。比如附加了“北京的胡同文化”以及“北京的历史”等模块,同时,就连豆汁儿、驴打滚等小吃也入选教材。
新版教材
制定不同年级内容《孙子兵法》《中庸》等入围
该系列教材为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科研项目之一,由总课题组传统文化教材研发基地——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承担各省教材的统筹、编校等工作。
据悉,该系列教材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的修订。
教材以“青少年完美人格”为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课程结构经专家组反复研讨、论证,制定了不同年级应掌握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深度。
如小学低年级段以蒙学经典《三字经》、《千字文》等为主;中年级段学习《声律启蒙》、《中国古典诗词欣赏》等,为孩子们奠定诗词美学基础;高年级段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中庸》等;初中阶段则学习《孙子兵法》、《古文观止》等经典,让孩子们能够接触到诸子百家的典籍和思想;高中阶段则进行传统文化通识教育。
●解读生动有趣地渗透中国传统哲学
《孙子兵法》、《中庸》等一些传统文化中充满了我们中国人的智慧,也表现出我们中国人做人做事的道理,实际上传递的是中国的传统哲学。
比如《孙子兵法》以一个个比较生动有趣的兵法故事来让孩子潜移默化地了解其中深邃的哲学道理。对孩子长大后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工作都有很大的用处。昌平区昌盛园小学校长吴宝文也表示,《孙子兵法》是我们民族的经典著作,能够帮助孩子们解决在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对话9月开学有望推广
法制晚报(以下简称“法晚”):新版国学教材与旧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有何不同?
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课题领导小组秘书长张健:新教材是在此前教材基础上完善的,由统一的全国版变身为了25套地方版,涵盖北京、上海、安徽、山东等地。
法晚:课题组专家是如何构成的?
张健:各地国学教材编写都是由教育专家、文化专家、历史专家等合力完成。不仅考虑到历史文化内容的真实准确,还对如何安排课程结构方便学生接受也进行探索。
法晚:在内容上,新教材是否版版不同?有没有固定内容?
张健:各地教材均保留的内容为16个固定基础学科。比如《弟子规》、《论语》、《孙子兵法》等。《道德经》则从小学课本挪到了高中教材中。
法晚:新教材何时可以进入校园?
张健:目前教材已经基本编写完毕,将送到各地再由专家进行审订。之后,再报审教育部门。预计今年9月开学,就可在学校推广了。
京版落点
看重地域文化特色分为历史地理等12个主题
此前各地区国学教育往往容易陷入“只读儒家经典”或“只以诵读为上”的教学误区,而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不仅仅只有儒家和诵读,应包括国学经典、民族艺术和民俗文化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