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后,我回到家中,穿上我的蓝色真丝衣服。梅穿上她的淡蓝色天鹅绒珠扣衣裳。我把她的头发梳了一遍又一遍,又系上了两条彩带。她很兴奋:“我要给马克看看我的汉语作文,我得了90分呢!”她说着就从抽屉里取出了作文本。
我在涂唇膏,梅仰脸看着我。“今天晚上你真漂亮,我知道,这是因为你很开心。”她说,“我不愿意看到你又累又老的样子。我愿意你永远年轻”。
我女儿和我互相注视着。女人最懂女人的心。
蓉梅跟养母心心相印。获悉韩素音的情人马克·艾略特在朝鲜战场驾吉普车触雷身亡的噩耗后,小姑娘在日记里黯然写道:“我有一个朋友,他打算娶我的妈妈,我妈妈也愿意嫁给他。不过,现在这已经不可能了。他死了,真可惜!”
蓉梅是一位朴实谦逊、性情恬静的女性。我们初见面,她话并不多。“您是什么时候认识我母亲的?”她细声探问过往的旧事,引起我一段段回忆。
1997年夏,我出席国际奥委会洛桑“文化论坛”。韩素音邀请我在莱蒙湖畔的“和平大饭店”会面。时值她80岁生日,相见甚欢。记得我用法文写 的第一部小说《悬崖百合》在法国出版时,她特意从瑞士致函巴黎“斯多葛出版社”,表示对书中所述“中国儿童长征”深感震撼。与此同时,她的小说《魔幻城 邦》法文版也已面世,与《悬崖百合》共居阿舍特出版集团向全球推荐的8部小说前位。两人一同为中国革命历史奋笔,自然产生强烈共鸣,留下难忘的印象。在洛 桑那天晚上,她对我说:“中国是我最倾心的国度。我始终保持一颗中国灵魂,矢志不渝。”
韩素音十分关注文学翻译,慷慨资助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翻译彩虹奖”,每届颁奖韩素音都亲临北京参加。作为晚一辈,我能感受到韩素音的精神 巡天傲游,颇受中西文化交融的熏陶,遂将女作家堪比《世说新语》的法语著作《明天的眼睛》译成中文,在北京“华文出版社”发行。蓉梅非常感兴趣,想将《明 天的眼睛》中文版找来一阅。
韩素音重视世界儿童文学的传播,多年支持瑞士“儿童乐园基金会”。1994年,我和董纯曾应邀赴玛尔梯尼参加该基金会为中国儿童影片《天堂来信》的颁奖仪式。
董纯告诉蓉梅,正是她母亲为在巴黎戈德弗鲁瓦街给中国总理周恩来立纪念碑奔走,找了中国驻法大使馆。故人的夙愿业已实现,这幅浮雕像由法国当代罗丹派杰出艺术家保尔·贝尔蒙多雕刻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