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梅和玛丽-让娜追忆起韩素音辞世前的情景。2012年10月下旬,老作家预感自己不久人世,接连三天静卧在床,不再饮水进食,于11月2日安 详离世。玛丽-让娜说,韩素音多次嘱咐她要继续办好“儿童乐园基金会”,用文化艺术滋养下一代成长。蓉梅告诉我们,遵照她母亲遗嘱,现已设立“韩素音文学 奖”,专门颁给世界各地在受难中奋争,援笔为儿童写作的母亲。奖项拟在瑞士的圣彼埃尔·德·克拉日欧洲图书村颁发。那里有建于11世纪的罗曼教堂,苍松翠 柏下竖立着韩素音的青铜胸像,铜像由瑞士瓦莱州政府铸造。揭幕之日,年迈的韩素音由女儿蓉梅和众多亲朋陪同出席。该像基座上镌刻着表达女作家终生意向的铭 文:“吾欲在书中引入普世的人性”。
此为往事。韩素音逝世后,女儿不忘慈母的谆谆教导:“要学中文,因为你是中国人”,以及“希望有一天你能回到祖国,回到成都去教书”。 蓉梅先将母亲的4000册中文和英文著作赠送给中国。接着,她获悉成都办起一所“四川乡村教师培训班”,毅然从美国起身志愿来华服务,还相继在国内几所大 学里教授英语。蓉梅对母亲深怀温情和怀恋。她说:“我读完母亲的自传,把书中的母亲和生活里的母亲拼起来,发现她骨子里也是一个普通的女人,也有着自己的 悲伤和欢乐。”
追忆韩素音平凡而又崇高的一生,如她自己在《瑰宝》封面上所写:“我的一生将永远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之间奔波:离开爱,奔向爱;离开中国,奔向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