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月十九日,在北京地铁四号线国家图书馆站,一名乘客从“M地铁·图书馆”的广告灯箱前走过。 新华社记者 孙瑞博摄 |
近日,北京地铁4号线的乘客发现,车厢变了模样。原来的车厢广告,很多都换成了颇具文化味的图书海报,扫描海报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在线免费阅读文字学家周有光的《世界文字发展史》、作家唐诺的《文字的故事》、书法家寇克让的《书法没有秘密》等推荐书籍。
这就是京港地铁和国家图书馆共同发起的“M地铁·图书馆”——北京首家地铁图书馆。地铁图书馆将利用移动互联网,在地铁列车车厢内向公众推荐免费电子书,定期组织主题文化活动,让一辆辆在城市地下穿行的地铁,化身为一座座移动的图书馆。
地铁上读什么
“我们计划以主题推送的方式,把地铁车厢营造成一个公共阅读的空间。”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部副主任廖永霞介绍,第一期选择了“我们的文字” 这个主题,是希望借助地铁图书馆,唤醒大众对文字传承的关注,“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人提笔忘字的今天,我们需要对文字的记忆,找寻华夏文明延续至今的 根源。我们也希望通过地铁图书馆的平台,把对文字感兴趣的乘客读者请进国家图书馆,不仅来观看正在举行的‘我们的文字——非遗中的文字书写与传播’展览, 也能到国图深度阅读更为丰富的馆藏资源。”
地铁阅读并不是一件新鲜事。即使没有地铁图书馆,在地铁上捧着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埋头苦读”的年轻人也随处可见。
“现在,常见的地铁电子读物是玄幻、穿越题材的网络小说,人们也习惯了快速浏览的阅读方式,这与电子书市场的品质良莠不齐也不无关系。”廖永霞说,在M地铁·图书馆,每一期主题推荐书目,都将按照遴选标准严格把控,意在逐步改善大众的阅读习惯。
“地铁乘客多为学生和上班族,并且显现年轻化。我们推荐的图书,是不是符合年轻人快节奏的阅读方式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标准。在满足活动主题 的前提下,我们会选择内容简单易懂、轻松活泼,与乘客工作、生活相关的电子书进入地铁图书馆。”主办方表示,将通过读者阅读量及评价反馈情况,调整、研发 新的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