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爸爸去哪儿》以7亿票房横扫春节档,今年,《奔跑吧!兄弟》已在影院热映,而大年初一,又有《爸爸去哪儿2》、《爸爸的假期》两部综艺节目衍生电影同日上映。为了解这些综艺电影的火热原因、受众人群等,昨日,记者对业内导演、编剧和影城经理等进行了电话采访。
消费粉丝热情
今年,多部综艺电影争先恐后上映,1月30日开始登陆全国院线的《奔跑吧兄弟》,首映当天就以高达34.1%的排片狂揽7000万票房。对于这 种综艺电影受到观众热捧的原因,曾执导过电影《乡村俱乐部》、《梁祝》的中国青年导演张沐表示,综艺节目本身做得很成功,电影播出基础好,节目为电影积累 了固定的关注人群,这些人群就是票房,“从电影营销角度,综艺节目是宣传和造势,再进入电影院形成票房收益,延续综艺节目的火热效应,消费着粉丝的热 情。”
海岸影城副总经理高泽丰也认为,经过同名综艺节目的播出,已经为电影积累了大批忠实观众,综艺节目的影响力以及演员们的号召力为电影票房奠定了 基础,他们愿意花钱去看喜欢的作品。“其实去年《爸爸去哪儿》票房很高,就能预计到今年这种类型的电影会增多,因为节目制作商和导演看到市场有这个需 求”。高泽丰说。
综艺电影的火热,除了因为有固定观影人群,也因为其符合合家欢的特点。影视作品《铜雀台》、《铁齿铜牙纪晓岚三》的编剧汪海林表示,观众需要欢 乐,这种电影是合家欢题材,适合一家大小去观看,“电影观众需求不是特别高,他们希望轻松、欢乐,属于娱乐消遣作用。”影视作品《重案六组3》、《卧底》 的编剧余飞认为,观众愿意花钱去看,也许与追星有关,追综艺电影里的明星和小孩跟追歌星、影星类似。
综艺电影不会总受欢迎
综艺电影贴着电视节目的热度上映,电影架构与电视节目如出一辙,虽然票房客观,但专家们纷纷认为,这相当于趁着节目热播,趁热打铁再出一个收官式的作品,它不会是电影长久发展的方向,也不会一直受欢迎。
余飞说,综艺电影火热在于其创意热度,但这种热度有一个期限,它是一股潮流、一阵风,热度过了就过了,“电影发烧友或者电影专业人员大多不会看 这样的电影,一般只有综艺节目的粉丝,或者爸爸妈妈带孩子去看。”余飞认为,“综艺电影没有什么新的创意,其创意在做节目时已经用完了,观众相当于花钱再 看一期节目。”
汪海林表示,综艺电影不会成为主流,因为它仅仅是电影类型中的一个新类型,“综艺电影与《小时代》、《后会无期》是类似的,是一个IT(项目)概念,它火的不是影片本身的价值,而是与其节目的品牌价值有关,但一部电影的成功不代表后面几部都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