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动态新闻

起、承、转、合:揭作家柳青一生的四个阶段

起、承、转、合:揭作家柳青一生的四个阶段

2015-11-10 11:28:25

来源:光明日报

  在长安的14年,柳青的角色意识非常明确或者说非常单纯:他是一个作家。甚至,他终生都很明确,他是一个作家,他要当一个作家,而不是其他。强调这一点乍一看像是废话,其实不然。在长安县在皇甫村,柳青第一不是当官来了,第二不是当农民来了,他就是一个“深入生活”以为创作的作家。1952年9月30日,柳青刚到长安县不久,就写道:“我已经下了决心,长期地在下面工作和写作,和尽可能广大的群众与干部保持永久的联系。”“我今后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将表现我的决心是否被坚持了。”“长期地在下面工作和写作”“今后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云云,就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了这一点。柳青对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最初是西北五省区的作家协会)排名第一的副主席的位子看得都不是那么重要,以把主持工作的权力撂手放开为快,更不会把一个长安县委的副书记放在心上,他兼任长安县委的副书记,是为了下去深入生活的便利,所以,一旦深入生活的一些问题得以解决,县委副书记反而成了累赘,他很快就辞去了。柳青只保留一个长安县委委员的名义,那是为了查看文件(按规定,没有相应的职务不能看相应的文件)和到各处深入调研的方便。当时的中共陕西省委在给长安县委书记的信中就很明确地表明了这一点:“考虑到柳青同志工作上的便利,决定保留其县委委员名义,必要时参加县委委员会议,听取各项工作的汇报,定期到县委看电报和深入一部分可以到达的区、乡了解情况。”为了写作《创业史》,柳青确实是尽可能地深入广大的群众和干部之中,与他们保持密切的联系,也具体地参与了一些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实际工作,这样做,是为了“入乎其内”,观察,了解,研究,但他没有忘记还要“出乎其外”,要有一个作家的独立自主和高瞻远瞩,所以,他曾经以一个青年作家深入农村生活,在一个生产队当社员,结果忘了自己的本分,三年以后当成“五好社员”,结果“不仅写不出好作品来,甚至于写不出可以发表的作品来”这个事例,引以为教训,告诫作家深入生活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本。

  第四个阶段,从1966年12月至1978年6月22日去世,柳青从50岁到62岁,这一阶段可以称为柳青的晚年。这12年,是柳青从人间到地狱、由死到生的12年。他作为一个名作家、“黑权威”经历了“文革”的全过程和“四人帮”的覆灭。1970年从“牛棚”出来以后,他开始读书,主要是历史书,包括中外历史特别是中外现代史,在读书中开始深刻反思。应该说,在柳青的晚年,在大起大落的命运折磨中,在“文革”的炼狱中,他的思想得以有了更大的提升,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在这一阶段,他几次试图续写《创业史》,但都因为主客观原因未能真正实施,《创业史》第二部以残稿在艰难中面世,后两部计划更是付诸东流。尽管《创业史》这部作品未能如愿完成,但他作为一个深入生活的思想者和作家,他的思想达到了他那一代作家可能达到的高度和深度。他与大女儿以及与友人在长夜中的谈话,在自知来日无多的时日里遗言式的留言,留下了一个时代的代表性作家的深刻反思,这是一份丰富的需要慢慢整理、更需要认真研究的文学的与思想的遗产。这份遗产,将使柳青的形象以更为丰满更为立体也更为复杂的姿态出现。

  • 相关阅读
  • 克莱齐奥谈《红楼梦》聊老舍 客串主持莫言笑料多

      18日和19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在北师大举办了两场演讲,谈他与中国的缘分,并分别与中国作家莫言、余华展开对谈。克莱齐奥表示,他透过《红楼梦》和《水浒传》开始走入中国文化的内...

    时间:11-10
  • 《琅玡榜》图书销量猛增 作者海宴坚持不露面

      海宴在外界眼中是“最神秘的畅销小说作者”,《琅玡榜》原着小说在网站上创下一个个点击神话,以天价版权改编成电视剧形式搬上荧屏后又大热,但她的低调让读者仍旧无从知晓她是什么样子。《琅玡榜》原...

    时间:11-10
  • 柳青扎根皇甫村14年:“身入”“心入”“情入”

      创作中的柳青  柳青代表作《创业史》  上图均为柳青与皇甫村村民。其中,左下为柳青(右)与《创业史》一书中梁生宝的人物原型交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的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谈到人民需要...

    时间:11-10
  • 三部"鬼吹灯"渐迷"灯丝"眼 超级IP热李逵李鬼之争

      网络超级IP热,版权纷争、李逵和李鬼不可避免。最近,光是跟“鬼吹灯”相关的网剧就有三家高调宣布将投拍:继9月初企鹅影业成立时宣布独家获得《鬼吹灯》改编权并启动拍摄计划,昨天和前天,接连又有...

    时间:11-10
  • 席慕蓉谈诗歌:诗歌永远在 未被边缘化

      台湾当代著名诗人席慕蓉近日在首都图书馆,推出了新书《写给海日汗的21封信》。那个写下《七里香》《无怨的青春》等诗篇的席慕蓉,为何要给内蒙古的少年“海日汗”写信?她接受采访时表示,是血液里的...

    时间:11-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