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徐梓的心中,傅璇琮同样是一位蔼然长者的形象,“我和傅先生结识在宁波召开的一个《三字经》研讨会上,傅先生对我‘大胆’的发言不以为忤,反而对我这位年轻学者予以鼓励。后来我请傅先生为我们的一个传统文化普及项目担任顾问,傅先生欣然接受,郑重其事并特别认真”。徐梓认为,傅璇琮是一位情系文化普及工作,并能眼光向下的真正大家。
还有一些通过学术著作而“私淑”傅璇琮的后辈学人,更关注到了傅璇琮在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之外的东西。与傅璇琮并没有直接接触过的青年学者谢琰更习惯于从文化传承和研究范式的角度去仰视傅先生,“傅先生用丰富而温厚的学术实践来探索文化传承的新可能,并且不断创造各种研究范式”。谢琰仰望着梅厅入口的那副挽联,沉思了许久说:“质朴而博大,这是傅先生的质地和境界。”(记者 罗容海 杜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