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美文趣文

有时岁月徒有虚名

有时岁月徒有虚名

2012-03-16 17:15:03

  我可能忘了说了,槐叔没有家室。似乎从一开始,他就常年待在牲口房。人们都说,这槐子,是个牲口迷。牲口就是他的女人呢。

  怎么说呢,那时候,牲口房有一种很特别的吸引力。我们常常跑到牲口房去,蹲在地上,看牲口们吃草。牲口房里的牲口们,我们都熟悉极了,像亲人一般。我们熟悉它们每一个的脾气,秉性,它们的口味,它们的怪癖。当然,这些,大都是从槐叔那里得来的。玩累了,我们就爬上那铺得平展的土炕。土炕席子下面铺着厚厚的干草,蓬松,柔软,翻起身来,沙沙响。干草散发出浓郁的谷草的气息,有丝丝缕缕的芬芳,也有一点刺鼻。如果是冬天,牲口房的炉火燃烧起来,这里简直就是天堂了。你见过炉子吧?可是,你一定没有见过牲口房的炉子,用一个硕大的铁桶做成,里面,搪了黄泥。煤块在里面欢快地燃烧着,火苗跳跃起来,有金色,有蓝色,有红色,把炉边的人的脸映得闪闪发亮。我们这些小孩子,最感兴趣的,是炉口的那一块铁板。那可真是一块神奇的铁板。槐叔把花生、大枣放在铁板上,绕着炉口,密密麻麻摆上几圈,我们眼巴巴地瞅着,不时地帮它们翻一下身。槐叔就警告我们,小馋猫,当心烫了手。香气渐渐弥漫开来,还有红枣的甜味。我们的口水都流下来了。有时候,槐叔心情好,还会给我们变一些别的花样。比方说,焐红薯。把红薯放在炉口的铁板上,上面盖上一只大铁盆。这样焐出来的红薯,又软又甜,别有风味。也有时候,槐叔会用两只耳朵的铁锅,给我们炒黄豆,炒黑豆,炒芝麻,或者,用玉米粒,给我们做爆米花。那个时候,牲口房里常常流荡着诱人的香气。我们真是热爱那时候的牲口房,还有牲口房的大火炉,还有,火炉旁忙忙碌碌的槐叔。当然,我们也偶尔自己动手。你知道干粉吗?在我们芳村,干粉是寻常的吃食。村子里,就有粉坊。我们把长长的干粉从家里偷出来,拿到牲口房。当然了,干粉也可以生吃,咬一段,在嘴里反复咀嚼着,长久地填补我们嘴巴的贫乏和空虚。可是,我们更愿意把它们在火炉上烧熟。我们把干粉伸进火苗里,干粉干瘪的身子迅速膨胀起来,变得又白,又丰满。这个时候的干粉,酥松可口,是我们最爱的美味。多年以后,我依然会想起那个时候,牲口房里,炉火明亮,温暖,到处弥漫着香气。那香气,在我的童年岁月里久久流连,令我时时返顾,黯然神伤。

  那时候,牲口房吸引的,决不止是我们这些小孩子。你一定猜到了,除了我们,除了那些吸着呛人的旱烟的男人们,还有女人。当然,来牲口房的女人们,都是在夜里,在整个村子沉入梦乡的时候,悄悄地潜来。牲口房的旁边,就是仓库。仓库的钥匙,就挂在槐叔的腰间。那个时候,在人们心目中,仓库,意味着很多。生产队的仓库,简直是一个宝藏。满囤的粮食,满瓮的油,成垛的棉花,像一座座小山,把仓库都给塞满了。槐叔腰间的那串钥匙,仿佛是一个魔咒,只要轻轻一念,就会有奇迹出现。你可能无法想象,那个年代的乡村,那种魔咒,对女人构成的强大的吸引,或者说诱惑。那些来牲口房的女人们,谁的心里不牵挂着那个迷人的魔咒?她们在夜的掩护下,潜入牲口房。她们渴望得到那个魔咒。那个时候,牲口房的灯通常是熄灭的。只有炉火的光亮,在黑夜中闪着幽暗的眼睛。大铁壶里的水,咕嘟嘟响着,蒸腾出白茫茫的雾气。牲口们也都歇了,粗重的呼吸长长短短,在黑暗中起起伏伏。那张铺满干草的大炕,发出簌簌的呻吟,甜蜜,颤栗,湿润,绵延不绝,无休无止。白天,人们见了槐叔,问道,槐,怎么样?槐叔正在铡草,他把铡刀高高抬起来,喀嚓一声,草就断了魂。槐叔不说话,只是憨笑。人们不甘心,又问,怎么样,槐?槐叔喀嚓喀嚓地铡草,手起刀落,那样子,又英武,又勇猛。人们就笑起来,槐,好样的——你小子——语气模糊,听不出是赞美,还是嘲讽。来牲口房的女人们,都没有得到那个魔咒。槐叔是个知道轻重的人。可是,她们依然来。怎么说呢,芳村这地方,在这种事上,态度暧昧。既拘谨,又放荡。既痛恨,又热爱。既苛刻,又宽容。乡间的人们,在漫长的艰难岁月中,还有多少东西令人欢腾?牲口房的风流韵事,在芳村,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人们在茶余饭后,时时拿来回味。而槐叔,故事的男主角,往往置身事外,他沉默不语,给人们带来无边的想象。有人说,槐,你小子,比皇上还厉害,一个牲口房,三宫六院——你小子——

  • 相关阅读
  • 平遥古城竟是一座神奇的“龟城”

      新华网太原3月18日专电(记者刘翔霄)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内有诸多看点,然而罕为外人所知的是,古城竟然还是一座神奇的“龟城”——俯视平遥古城,犹如一只巨大的“神龟”。六...

    时间:03-19
  • 歌唱家刘媛媛:五星红旗我为你歌唱

      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我唱了一首名叫《五星红旗》的歌,这首歌豪迈激越,情深款款,很快就在大江南北广为传唱。从那以后,我就多了一个名字——红旗歌手。一开始,大家叫我红旗歌手,我还不...

    时间:03-16
  • 小小说:陋巷三绝

      小时候家居陋巷住的挤,经济环境不富裕,家家户户的孩子,总会干点帮补家计的活儿,如:珠绣(俗称穿珠仔)、织藤(包括藤篮、手袋或家具)、盘炮仗、穿莲子、搓线香;每家每户皆有其强项人员,有家传者,也有天份者...

    时间:03-15
  • 风中的寻觅

      午后的游人特别多,在人潮中争取时间和空间,仅是为了拍一张人在现场的照片。名闻遐迩的天安门广场,游人如织的挤迫汹涌境况没有因为寒冷的深秋而减少。  多次旅游北京,天安门非陌生地,此次留宿的酒店恰在附...

    时间:03-1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