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即“兰花”的简称,也叫中国兰,俗称“兰草”,是兰科植物家族中的一个分支。
提起兰花,真正了解和熟悉的人并不多。我初识兰花已有二十几年了,可实际动手养兰、仔细赏兰、阅读养兰专着、与兰友交流,也只是近几年的事。
二十多年前的一个春天,在商南曹营下乡时,看到一位同事窗台放着一盆看似普通却香味十足的花草,一问方知是兰花。据同事讲,学校周围的山上就有兰草,每年春季开花,花特别香,叶子四季常青。抱着新奇感,在同事的热心引导下,我上山挖了一兜,带回家栽在一个盆中,试养、观赏。当时生活条件普遍较差,我同大部分人一样,是做饭、居住、办公“三合一”,缺乏养花常识,除试栽当年开花外,以后就再也看不到花了,兰叶也逐渐开始变黄、变少,直到枯萎。
二十年后,随着住房等生活条件的明显改善,加之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我对盆养花草渐渐产生了兴趣,尤其对兰草情有独钟,随即动手尝试家庭养兰。这也印证了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所说“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这句话。
出于对养兰的兴趣与运动爱好,春季休假时间,我独自骑车或约几位好友同行几十里路,翻山越岭,寻找、采挖叶形纯正、花朵硕大的兰草,带回家,稍作挑选、修剪,取些提前配置好的有机土,栽到兰花专用盆中,浇上清水,放到阳台上。初养兰时,精心把意,三天两头去欣赏兰花、观察兰叶、品闻兰香,隔段时间浇浇水、施施肥、松松土,觉得很舒心、很幽雅。
为确保付出的汗水不白流,收获预期的劳动成果,我的兰花放在户外怕丢着,夏天太阳怕晒着,冬季严寒怕冻着,搬来搬去,端出端进,当宝贝似的看待,惟恐有失。有朋友到家相会,一边品茶,一边赏兰,一边交流读书心得,自感生活得很有品位。偶尔有朋友提出要一盆兰花,舍不得送,只好婉转地说,等养成开花时一定给。结果三四年过去了,费时、费力、费心不少,不见开花、发芽,叶子越来越少,不是变黄,就是生病长虫。我沉思不解,这是为啥?
前年春天,妻子唠叨着说:“你看看人家养的花草,一年四季家中都有可看的鲜花,你养的啥?尽是些草,占地方、费水,又不开花,有力气还不如干干别的事。”一气之下,我把养的几盆兰草全搬出去放在院中的空地上,任凭风吹、雨淋、太阳晒、霜打、雪压,除特别干旱时浇点水,平时顺其自然,心想着丢了就丢了。
三年后,谁知兰草病斑不见了,兰叶有了生机,盆中的新芽发了不少。今春四月,有好几盆长出了健壮的花剑,开出了紫色、黄色的花朵,细细品味,显得格外清香、醉人。事实再次验证了人们常说的“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话的哲理,同时使我感悟到:干任何事情都要遵循客观规律,养兰亦是如此。
养兰是一个“学习——摸索——再学习——再摸索”的过程,近十年的养兰使我悟出两点要领:
兰草有其独特的生长习性,即喜阴凉、耐干旱、宜通风、忌污染四个方面十二个字。可概括为十二“喜”与“畏”,即喜日而畏暑,喜风而畏寒,喜雨而畏潦,喜润而畏湿,喜干而畏燥,喜土而畏厚,喜肥而畏浊,喜树荫而畏尘,喜暖气而畏烟,喜人而畏虫,喜聚簇而畏离母,喜培植而畏骄纵。
养兰要视其生长习性进行培植。由于兰草的生长环境与一般花木有别,所以养兰的方法同大部分花木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相似之处在于根据季节、气温适当地给浇水、施肥、松土,不同的地方在于光照强弱、水分多少与通风。兰草的生长繁殖对阳光、水分、通风三项有不同需求。夏、秋季避免阳光直射暴晒,最好放置阴凉处,太阳光斜射,冬、春季正好需要阳光照射;浇水多少根据气温高低而定,总体上保持潮而不湿,叶面喷洒与根部浇灌相结合,自然雨水最好;应放置在易通风的地方,避免长期放置在不通风的房间或有尘埃的地方,否则,极易滋生病虫。总之,要养好兰草,使其按期长出花剑、开出大而多的花朵,叶绿且有生机,还真不容易。必须按照其生长习性,精心管理,如果一个环节出了差错,兰草就可能枯萎,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