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美文趣文

新媒体究竟给文学带来了什么?

新媒体究竟给文学带来了什么?

2012-05-08 16:50:27

来源: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阅读与创作研讨会”日前在杭州举行。研讨会由上海师范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共同举办,来自两校的数十位学者、专家就此展开讨论,为新形势下文学发展把脉。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杨剑龙指出,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拓宽了文学领域,弱化传统写作中的说教意味,将文学回归到原初的状态,娱乐、消遣性更为突出。在创作中,互动性更强的新媒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者写作的独立性,大众在一段时间内的兴趣趋向使得跟风创作的情况较为明显。“影视改编的诱惑和动力也使不少作品出现了关注场景、对话,忽略内心和细致描写的情况,文学图像化的倾向较为明显,不少作品被戏称‘略微一改就是个剧本’,弱化了小说原有的特质。”对此,他感到较为忧虑。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刘忠认为,新媒体使得杂文这一类型获得了重新发展的力量,其社会批判性更强、与社会和媒体结合更紧密,并在文体自由化上取得了一定突破:“作为一种碎片化时代的传递,我们需要看到其中闪光思想的存在。”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张直心则表示,与传统评论相比,网络评论更为鲜明、精悍、生动、尖锐,可读性和及时性也更强,但由于缺乏监管,夸张和哗众取宠的写作在网络评论中很常见,有的更是演化出“暴力评论”,由正常的批评越轨到谩骂和恐吓,偏离了评论的原本初衷,这也是需要引起警惕的。在创作与受众的问题上,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詹玲认为,新媒体创作体现了一种读者先认可、商业再跟进的新模式,在以下层面上更符合大众心理:充满悬疑性,满足猎奇性;引发集体创作兴趣;对传统形象的颠覆和重写;满足自我张扬、个人欲望的满足等。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徐秀明则在对多位网络作家的写作分析中提出,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结合是许多网络小说备受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高度强调自我表达的同时,不少作品以文化和兴趣为本位,所包含的文化类型和体系非常丰富。但他同时认为,当下以网络小说为主的新媒体创作大多存在欲望流露多于理念表达、功利目的大于价值引导、精神建构方向摇曳不定的缺陷,需要一定的引导和规范。

  许多人担忧,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兴盛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写作和表达方式。多年研究新媒体文学的上海师范大学钱文亮教授则更关注其中的文化意义。他认为,新媒体可以说是文化平权的提前实现,一条微博得到广泛传播,必须条件是在题材、话题上具有高度的公共性,真正与广大读者的兴趣和需求接轨。“新媒体狂欢化、娱乐化的表面下凝结了一个时代、一个群体的文学理想和文学期待,大大提高了热门题材、审美风格和审美语言的更新速度,也提高了文学中创新性因素的整合和推进。我们需要看到其中的积极意义,并给予足够的耐心。”(文学报)

  • 相关阅读
  • 活在当下

      最近有点累,就想实实在在地睡上一大觉,然后,睁开眼,又是一个崭新的明天。  知道一位朋友的丈夫因病住院,还有另一位朋友,自己也住进医院,让人的心情如这寒冬的雨雪,湿漉漉沉甸甸。  我对医院有一种敬...

    时间:05-09
  • 书比人长寿

      赵家璧(1908—1997)这个名字,我最早在浩浩荡荡十卷的《中国新文学大系》的书脊上见过,但不知其为何许人。最近读了他的文集《书比人长寿》,看到他作为资深编辑、出版商的经历,才对他的生平著述加深了了解...

    时间:05-09
  • 谋杀时间太容易

      对我来说,给我一倍的时间也不够用。谋杀时间,实在是暴殄天物。但的确有人无所事事,闷得发慌。不信你到茶楼去看看,天天有人在那里吹水,其实也没有人用心听,只是他自己过瘾。  你也可以到一些小公园看看,...

    时间:05-09
  • 图书封底广告:公益还是商业?

      买一本书,封底上有公益广告,这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变成现实。今年,中国出版协会将大力推进图书封底刊发公益广告活动,出版单位封底刊发公益广告,可获得每册0.06元至0.12元的资金支持。  对于图书封底刊登广...

    时间:05-08
  • 批评家对作家意味着什么?

      在不算长的写作生涯里,有过四五次开作品讨论会的经历。印象最深的两次,组织方都有学院背景。其好处是可以剔除一些与作品无关的声音,让研讨会开得纯粹、专业、清醒,他们是把作品当做真正的批评对象,而不是颂...

    时间:05-08
  • 千字千元稿费显示《知音》的品味档次

      证监会披露的信息显示,知音传媒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正处于初审之中。若成行,知音传媒或将成为国内首家登陆A股的期刊传媒公司。有业内人士认为,《知音》通过大量复制悲惨曲折的爱情故事,以及名人轶事...

    时间:05-07
  • 舒乙:一个人的“见证亲密”之旅

      今年初,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和北京市文物局研究了关于北京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建议,包括对三处藏式建筑的修复。  这项工作的推动,与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舒乙先生的一本近作有关。这部题为《见证亲密...

    时间:05-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