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美文趣文

阅读的未来:社交化阅读的含义与价值

社交化阅读的含义与价值

2012-06-25 16:47:10

  这就是社交化阅读的一个潜在演变方向:假如我告诉别人,某本书中有一个非常好的段落,而这段话即使是我自己也不会再看第二遍,你认为我这种推荐和评注有价值吗?这就是我在上一部书中称为“冻结的共享”(frozen sharing)的奇异行为。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情景什么时间出于什么目的,大家总是慷慨大方把任何东西共享给普罗大众。

  我做评注的真正含义是——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被如此这般的段落打动了。而这种热情是冻干的。也许不再会有人将其解冻。也许它只能静悄悄地呆在那里,像一条信息性的元数据。也许它对任何人都是不疼不痒的。但也可能,事实变成了这样:我挑出了这个段落,它最终浮出水面成为某个其他的人的搜索结果。要不然我就做个搜索,搜一下所有关心这段话的人,再看看这些人还挑出了哪些其他的段落。关键在于,一旦转向默认状态下的普罗大众,这条信息的整合价值就会放大,远远大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们所能想象到的。

  社交化阅读的潜力是什么?将来它会发展成什么样?

  什么样都有可能。诗人罗伯特 弗罗斯特(Robert Frost)有句话,大意是,人总是合群的,不管他们是单独行动,还是在一起做事。这种情绪,这种理解,正在缓慢地渗透到社会中。

  社交化阅读并不是一类新鲜事物。人们摘取书中的话,在书里做评注,将喜欢的话拿出来分享,供人们争论,甚至恶搞。所有这些事情,从来就有。社交化阅读只不过把文字中的观念拿出来作为对象罢了。我读到的某个观念,继而对之摘取评注分享,这些行为本来就是彼此紧密联系的,只不过我们总是假装看不见,这是因为图书这种内容呈现形式,并没有干这种事情的功能,所以只能由读者来干。只要一群人都对某个特定的文本感兴趣,社交化阅读就能发生。

  社交化阅读做到的是提高文本的可见性,延伸它的作用半径,延长其价值的半衰期。

  社交化阅读是如何与集体性行动相联系的?

  历史上,图书在唤起集体行动上效果不佳,因为图书的制作周期往往很长,而且图书的消化吸收也是缓慢的。长篇幅的作品在集体行动中的作用更多地是协调同步,而不是唤起一致行动。你读这本书的时间,跟我读这本书的时间,可能相差数年,但当咱们俩同时出现在一个场合,你和我就有了一个共同的背景。

  围绕一本书,可能产生出一个协调同步的人群,但这种作用也不是亚文化的那种。毕竟,读过同一本书的人群的数量是有限的。在以前,找到跟你一样读过同一本书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现在变得容易多了。因此,如果阅读过同一本书的人聚在一起,彼此产生惺惺相惜的情绪,这样的人群,显然更具集体行动的可能,以前这样的事情不多。这就是一种协调同步的效应,跟时间关系不大,更多是彼此共享某种意识,这是目前各种变化中很大的一部分,将来它也会进一步放大。(新华网)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