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强调春的宝贵,歌颂春的创造力,自然也会想到“至乐无如读书”。读书,能够带来春天般充满生命力的快乐,这是一种智慧之乐、和美之乐。
直到我写这篇文字的时候,这个冬天的天津也没有降下一场像模像样的雪。但是春节毕竟过了,元宵节也过了,冰河悄然融化,万物萌发生机,人们已经在盼着春分的雨水,在做着春天的打算。
大年初一,爸爸妈妈送给我一把古旧的瓷壶。这把茶壶出自清末民初,压盖,双穿孔耳环配熟铜软提梁。令我最感兴趣的,是壶身所绘的浅绛彩人物读书图,是任伯年或钱慧安那路的,画中的书人、书卷,儒雅古朴,可敬可爱。我想,这或许是父母对我的一种鼓励和提示,让我在新的一年里切勿慵怠,潜心读书。
新春的几个节假日,我都在书肆、书摊间徜徉。数日前,在古文化街文化小城旧书摊见到一本《重辑渔洋书跋》,中华书局1958年一版一印。渔洋(王士祯)以诗负盛名,然其文亦条达顺畅,题跋之作,尤直抒胸臆,耐人寻味。蔡元培先生在《我的读书经验》一文中提到:“我记得有一部笔记,说王渔洋读书时,遇有新隽的典故或词句,就用纸条抄出,贴在书斋壁上,时时览读,熟了就揭去,换上新得的,所以他记得很多……”当代学者钱仲联先生曾为王渔洋纪念馆题诗:“蟠胸万卷笔如神,至竟诗人是学人。我诵《渔洋读书记》,天龙才许见全身。”王渔洋是真正的读书人,所以能够写出传世的书跋。《重辑渔洋书跋》我已有2005年上海古籍版,读后印象颇深,今见旧版,顿生怜意。摊主亦是熟人,持书询之,答曰只要一元;待结账时,竟说只管拿去,连一元也不用给了。数日后上网浏览,偶然发现这个旧版本网上拍卖竞价已至七十多元。《重辑渔洋书跋》是我今年淘得的第一本旧书,这或许也是对我的一种暗示,让我好好向渔洋先生学习,在新的一年里珍惜光阴,时时览读。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强调春的宝贵,歌颂春的创造力,自然也会想到“至乐无如读书”。读书,能够带来春天般充满生命力的快乐,这是一种智慧之乐、和美之乐。“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寸阳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春读这首《四季读书歌》,感觉是那么的朗朗上口,意味深长。
近日,在鼓楼东街博学书店买了一部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法书选集》。赏读之余,想起小莽苍苍斋主人田家英,也是个典型的书虫。身为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工作之余的最大乐趣,就是淘书、读书。“爱书爱字不爱名”,是田家英在一首诗中的自我描述。毛泽东的部分书房就在田家英的院子里,这与田家英爱读书、淘书,并帮助毛泽东置办图书有关。由于田家英常去琉璃厂淘书,那里古旧书店的老师傅都跟他熟了。他的这一行踪,后来连毛泽东都掌握了,有几次临时有事找他,就让卫士直接把电话打到琉璃厂。眼前这部《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法书选集》,便凝结着这位书生多年的心血。博学书店的老板告诉我,这部书虽然价格不低,但是进了两次货都很快售罄。他把购书者的姓名透露给我,其中光是我认识的就有十几位。可见,天津懂书、爱书的朋友确是不少。他的话,使人真觉得春光明媚,春意盎然。
春天的好消息接踵而来,薛原先生所编《如此书房》一书已由金城出版社出版,并得到各地书迷的追捧。收在该书中的各地的书房,书房主人的职业和生活各有不同,但在对待书房的态度上却基本一致,这也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价值观的稳定。事实上,在网络时代,纸本书的阅读仍是不能由网络阅读和电纸书阅读来替代的。一间多余的书房,其实更是一个梦想的载体,这样的“奢侈”也是生活品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