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面是商洛各县小吃市场上最典型的怀旧食物。尽管只有一张矮桌、一个炉子和一个大铁锅的简陋设备,但独特之处在于他的顾客群体大多是耄耋白发豁豁牙的老年人抑或是腰粗腿壮线条扭曲的中年人。
糊涂面制作工艺及流程极其简单:先擀一案子筋道的面条,后盛一小盆苞谷面,用水拌成糊糊状准备好。接着用葱花炒酸菜,酸菜炒好舀出来烧水,水沸后下面条,滚两滚后见白腾腾水雾氤氲,再搓苞谷面糊糊进去。待糊糊欢快地冒泡,面条兴奋地跳跃,然后搅入炒好的酸菜,一大锅糊涂面即大功告成。商洛各地的糊涂面做法大体雷同。有的还用萝卜丝丝、土豆丁丁、豆腐条条之类锦上添花。再在矮桌上放一碟绿辣椒、一碟香菜满足不同人的喜好,反正是有啥放啥,煮些黄豆味道会更好。别小看糊涂面做法简单,要做好做精也有些难度。制作者最好是脾性温和的老太太最佳,哼着秦腔不急不躁地用温火慢慢地滚,滚得黏黏的不稠不稀,一勺一窝子不拖汤带面时的火候最好。滚得面条软软地,牙口不好的中老年人不用在口腔里咀嚼,一吸一呼噜,就缓缓滑进了胃里,热乎乎把肠胃伺候得舒舒服服。
糊涂面没有烟熏火燎烹炸的油烟味,只弥漫一股淡淡的五谷香,属于绿色环保食物。它价廉物美,尽管有人诋毁它具有体积大、质量小的特点,没有营养价值仅能填饱肚子而已。但在那个政治活跃物资困乏的时代,民众填饱肚子都是问题,哪还顾得上营养认知?虽然糊涂面的内容和形式不尽完美,俨然是上不了台面属于下里巴人的东西,却依然食客盈摊。
糊涂面是商洛各地小吃市场上最不起眼、成本最低的食物之一。它味道清淡,没有麻、辣、酸、甜这些味觉上的显著特点。诸不知这世上酸、甜、苦、辣、咸,百味杂陈之后,品尝出来的味道才是“淡”。就如两口子过日子:即使金童玉女,不管当初是多么轰轰烈烈,经过岁月磨砺,到最后都归于平淡,平淡才是生活的本质。也如这世上有些人贪婪地追求金钱和权势,妄想过风光的日子,然而风光背后,不是沧桑就是肮脏。到最后才醒悟做一个普通健康快乐的平民是多么的美好啊!原来一切皆浮云!平平淡淡才是真。
到小吃市场,百人百口,各有各喜爱的口味,老少皆宜的小吃多得是,唯独糊涂面不同,只有口味清淡的中老年人青昧它,对它一往情深。犹如秦腔,老年人觉得余音绕梁过瘾地很,年轻人却觉得是噪音而不屑一顾。青少年不喜欢它,嫌它口味淡,没有刺激味蕾经过科技加工的各式调料。若偶尔遇到一两个青少年端着糊涂面蹙眉苦脸,那必是被大人胁迫而来吃忆苦思甜饭的。糊涂面偶尔还会被作为教育青少年的活教材,大人们总想让后辈记住那段难忘的岁月。
糊涂面就是芸芸众生里最卑微老农,是古典音乐里的牧羊曲。它深深地烙着时代的印痕。我想,糊涂面若能传承下去,人们就会铭记困难时期的那段历史,牢记我们这个民族所遭受的苦难和辛酸。
人的胃是有记忆的,也是讲义气的。商洛中老年人的胃都牵挂着糊涂面,饮食是胃肠的需要,而糊涂面不光胃肠需要,精神也需要,糊涂面总能让人怀念过去,能抚慰老年人怀旧的情绪。它羞于与山珍海味鲍鱼熊掌为伍,它是那个特殊年代“贡献”出来的标志性食物。从困难时期熬过来的商洛人,哪个没有钟情过它?糊涂面啊!就像妈妈小时候的吻,甜蜜的爱,让我思念到如今。
其实,我发现,爱吃糊涂面的人并不糊涂,他们都是喜欢怀旧的人。不敢说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但起码是一个本本分分踏踏实实的人,不会奢糜讲排场的人。有些食物,你再也吃不回当初的滋味,就像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再也吃不到当初给地主放牛时吃的那种“腊八粥”的美味。就像有些纯真的感情,再也回不到从前,但能唤回些回忆也是蛮不错的。(商洛之窗 作者:流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