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回老家看望父母,父母高兴地为我们准备了好多儿时爱吃的零嘴儿,也是那个年代标志性的年货:油炸面果子、红薯丸子,用玉米糖稀粘的芝麻、核桃、米花儿糖片。父亲说这些东西要分成六份:我们姐妹兄弟四个,一个姑姑,再留一份招待亲戚和儿孙。我走到厨房拿了一个碗,准备用它来分这些东西,出来时看到父亲正用一杆秤认真地称量。父亲年轻时伤了一只眼睛,几近失明,另一只眼睛也因年龄大的原因,视力很差,看秤时眼睛几乎贴到了秤杆上,我便心疼地说:“用碗大致分一下就行了,谁还在乎多吃一个丸子,少得一片儿糖呀”,父亲却认真地说:“不是谁多谁少的问题,既然是我和你妈的心意,就应该是一样的,谁也不多也不少。”我听了父亲的话,鼻子酸酸的,父亲用这杆秤称的是对我们的爱,这爱是不偏不倚的,这也是父亲一生做事、做人有杆秤的体现,这不禁让我想起前几年的一件事。
有一段时间我比较忙,好久都没给父亲打电话,偶然听一个从老家来的人说,我们村的村委会有好几个干部因土地征用款出了事。我心里一紧,父亲一直都在村委会当会计,不会也……我没敢多问,回家就赶紧给家里打电话,接电话的正是父亲,我试探地问:
“大,你还好吧?”
“我好着呀,怎么啦?”父亲听出我的紧张,反问我。
“咱们村不是有人因经济问题出事了,你……”
“哈哈……”父亲竟爽朗地笑了,“你说这事,你还不了解你的父亲吗?大做事都有自己的下数(“下数”是方言,读hasou),心中永远有杆秤,你别担心。”
我明白父亲所说的“下数”,就是做人做事的秤,父亲的秤就是良心、道德、法律,违心的事不干,违法的事不做,所以无论父亲受了多大委屈,享有多大权利,心中永远有杆称量是非的秤,平衡人生,不生邪念,不贪不占。
父亲的这杆秤不仅给了他一生平安,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让我在人生道路上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始终都有一杆秤,在秤的两端,懂得如何去爱人,如何去取舍。(商洛日报 作者:君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