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狗来说,这个世界可能是天堂,也可能是地狱,这全取决于我们的态度,取决于我们如何去看它,如何去对待它,不是所有动物都会像海绵宝宝一样可爱,不要因相貌的美丑而决定了我们对待它们的态度,不要让它们觉得,刚到这个世上就已经注定了一辈凄凉悲惨,如若换你,何如?
林清玄说:把文章比喻为化妆,那么,三流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文章是生命的化妆,那么,我以四流感慨的化妆,希望看到者,能爱狗护狗,不要再让我们忠实的朋友受到伤害!。 鱼不在钓而在趣
走出喧嚣和拥挤的城区,卸掉心灵中的那不堪臃肿的包袱,放肆地伸展被尘俗折磨的视线,一个人占据偌大的空间,用心灵静静地感悟那有腮有鳞的哲学,这可谓钓趣。
夏日里,烦躁的心情被手头的琐事折磨得茫无头绪时,我便去一处僻静的地方钓鱼了。风和日丽,清风送爽,一个人坐在水边垂钓,自是别有一番情趣。对于钓鱼,我并不是什么陌生事了,少说也有十多年的历史了,自当顺手而为之了。挂上鱼饵,理好浮漂,将鱼竿长长地伸向水面,然后点上一支烟,屏声静气,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浮漂,静静地单等着那鱼儿上钩,这种等待,不像等车、 等船、等飞机那么心急,不像等人那么焦躁,也不像高考落榜那么压抑,更不像警察追捕逃犯那样风风火火,这种等待,而是一种耐心的、平静的,顺其自然的等待,急躁在这里是没有用武之地的。初次垂钓的人,还没有修炼出这种平和的心态,也体悟不到此刻揆情度理,设身处地的自然境界,总是一付急不可耐、心急火燎的窘态,一会儿提一下鱼竿,一会儿看一下饵食,一会儿挪窝换一个钓位,越是钓不上,心里就越急,越急越钓不上,见浮漂稍动,就脚忙手乱起竿,好不容易钓上一条,便会大喊大叫,手舞足蹈,心跳半晌,全然没有了垂钓那怡然自得的乐趣。而真正会钓鱼的老手,则是随心所欲,鱼儿上钩也罢,不上钩也罢,都能始终泰然处之,平心静气地面对那微泛涟漪的水面,品茗抽烟,一坐几个小时,甚至多半天不挪窝,不觉得乏也不觉得累,不觉得饥饿,炎炎烈日下也不觉得晒,濛濛细雨中也不觉得凉,一任自然而为之,心绪似乎已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一切烦恼和种种的苦闷,一切喧嚣和种种的困惑,此刻都烟消云散了,这种心绪下,在细细品味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描述的一个人“什么都可以想,一个人什么都可以不想”的人生境界,总能生发一缕惬意。
我之钓鱼,出之偶然。记得那年,我在一个乡村派出所任所长。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一位在本地有点名气的作家朋友来访,见我整日被案件缠身,搅得心绪不宁的模样,他得知为一起并不复杂的伤害案件,穷于应付那些登门说情者时,对我大谈海侃钓鱼的趣事, 劝我摆脱那些纷杂无聊的世事,到外面去领略一下那大自然的风光和钓趣,并相约第二日一同找一个幽静的池塘或河岸,他钓我看。待到翌日,我俩来到一处池塘,朋友娴熟地拴线挂饵放竿,一切都显得是那样得心应手,待竿伸入水中,他将竿插入托竿器中,尔后与我静静地守着,与我述说着钓者的逸闻趣事,待我听得也进入了他叙说的角色中,他却起竿坐在了池塘边的草地上,两眼或睁或眯,目光似绳,一道一道紧紧盯在那水面上的鱼漂儿,漂儿动了一下,沉进水中,他却不急着起竿,待漂儿浮出水面,第二次又被逮入水中,只见他肘起竿升,一切都在瞬间完成,一条红色鲤鱼被甩出了水面,摘钩后又扔进了池塘中,当我问他第一次不见了漂儿时为何不起竿的缘故,他只是笑而不答,然后不经意的甩出了一句没头没脑的话:“你不钓鱼,咋能体会钓者的心思和感受。”这样,我花了整整一日时间,闲陪他钓了一回,看着他钓鱼动作的变化,心情也随着他的动作起伏变化。这一日,他钓一条,放一条,一条鱼儿也没有拿回来,就凭这让我这门外汉也看出了点道儿,心中似乎悟出了个理儿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