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8日,是我国第十六个记者节,县委、县政府隆重纪念。几许沉重,几多思考。每个时代的新闻工作者,都曾写下自己的荣光。大家以纸笔以镜头,忠实记录人民群众追梦圆梦的征程。如扬声器,如宣言书,新闻工作者宣示自己:对职业的信仰,对人民的忠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新闻工作者尤须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与呼。见证、记录之上,做社会发展的参与者、时代前行的推动者,无疑是更高远的新闻理想。在喧嚣的舆论围场,“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的记者,可为社会共识凝聚;在泥沙俱下的网络空间,有“风向标意识”的记者,可为公共舆论的整流器;在偏激狭隘的极端心态中,守望真善美的记者,则可为正能量的麦克风。正如马克思所说,记者应当生活在人民当中,“真诚地和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脚上的泥土、身上的灰尘,是时代给予的馈赠,也是新闻工作者最高的奖章。新闻界前辈张季鸾曾在上个世纪40年代对“记者节”作过两个解释:一是记者的节日,一是记者的节操。今天的记者,无疑面临更多考验。从“排队领封口费”到“陈永洲事件”,虽然只是少数人的行为,却仍足以让人警醒:金钱、权力,总有大于想象的诱惑力。牢记“敬畏事实”,力戒“心为物役”,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职业声誉,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职业底线,新闻工作者才能在众声喧哗中允中守直、在利益诱惑下激浊扬清、在信息芜杂中去伪存真,为社会呼出一团春意。
不管铁轨延伸到何处,总有记者向着下一个站台出发;不管太阳西沉于何处,总有记者向着下一个日出眺望。“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记者的荣光永远在前方。11月8日,又一个记者节,庆祝节日、共享光荣,更当坚守节操、奋力前行。
在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新闻战线和广大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作为新闻工作者,要积极发展新闻事业,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代新闻工作大有可为,当代新闻工作者大有作为。
纸上春秋,见证时代进步;笔耕不缀,书写华丽篇章。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崔华锋县长指出:我县广大宣传工作者是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精良、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队伍,是我县宣传战线上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是我县经济建设中一支极为重要的力量! (崔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