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影
对残疾人来说,其精彩人生是从阅读开始的。
上世纪60年代初我降生在陕南商洛的一个小山村里,由于生活贫瘠,加之乡下的医疗卫生条件差,在我出生不久便患上了小儿麻痹,连续的高烧差点要了我的命,虽经医生竭力抢救保住了性命,却留下了右下肢终身残疾,眼看着村里的小伙伴蹦蹦跳跳地去上学,我只能一次次哭闹着问母亲,我的腿怎么了?我也要上学。每每这时,母亲就一边流泪一边安慰我,我娃不哭,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就送你去上学。
母亲越是这样安慰,我越是哭闹得更加厉害,因为我知道,学校离家有二三里的山路,要上学就必须由大人背着接送,而父母还要为一家人的生计操劳,哪有空闲时间接送我。这样,我要上学就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好在不久村上来了知青,有一个学绘画的知青就住在我家里,他除了教我识字认字外,还送给我许多连绘画和童话故事书,有《高玉宝》《半夜鸡叫》《闪闪的红星》《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我的童年便是在那些故事里度过的,虽然没上过学,却能认识好多字。
真正上学读书则是我十岁那年开始的。父母见我已长成了大小伙,再不让我上学读书将来会害了我,就将我送到邻村的学校里,两头由父亲接送,中间吃饭由村里的伙伴给我捎带。尽管我上学迟,学习成绩却超过了别人,于是,一学期后,我由一年级直接跳到了三年级。
快乐是每个儿童的天性,而残酷的病魔不但扼杀了我的快乐,还抢走了我的童年,使我的人生早早地就布满了阴霾。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自卑心理便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下课后,看着其他同学如小鸟般一个个飞出了教室,跳绳的跳绳,踢毽子的踢毽子,一副快乐无比的样子。而我只能坐在教室的一隅,很少走出教室,时间一长,就养成了抑郁孤僻的性格,不愿与同学说话玩耍,只有到了上作文课的时间,才是我最快乐的时候。记得那时,每到作文课,老师将作文题目写在黑板上,简要的一番讲解后就回到了房子,待到两节课后再来教室收作文本。
对于老师留下的作文,大部分同学感到老虎吃天没法下爪,而我却因读的书多,没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这时,同学纷纷让我给帮忙,就连县城来的那个女班花,也放下了高傲的面孔,求我给她写,报酬是可以看她那本《雷锋的故事》,也只有这时,我才是同学心目中的白马王子。
上了高中后,阅读的机会便多了起来,除了学校图书馆外,在学校对面就是新华书店,那里的书不但多,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也好,我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去那里看书,有几次都错过了吃饭时间。我废寝忘食的读书行为感动了书店的工作人员,不管买与不买,他们都能让我在那里自由翻看,直到关门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一次,我在那里阅读了一部《科普小故事》的书籍,里面有伽利略与三个小铅球的故事。读完故事不久,学校举办高一年级作文竞赛,我被语文老师选为高一三班的代表参赛,当监考老师把作文卷子递给我时,我一眼就看到了《三个铅球同时落地的启示》的作文题,不禁让我的心里一阵窃喜,1200字的作文要求在两个小时内完成,而我却只用了一小时就完成了,最后在年级评选中,因我的字体潦草、书写不工整而屈居第二。
1981年是我人生最为黯淡的一年。那一年,先是父亲积劳成疾撒手人寰,继而是我在高考中名落孙山。这两件人生中的不幸一下子击碎了我的梦想,让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找不着北,而唯一能给我心灵慰藉的便是阅读,只有沉浸在书本里,才能忘却愤懑与烦恼。
也就在那年年末,父亲的朋友介绍我去县酒厂当临时工。记得那天,当父亲的朋友把我领到酒厂领导面前时,领导看我是个跛子不愿接收,父亲的朋友说尽好话才打动了领导的心,最后,他交给我一份报告的草稿,让我在两天内给他抄写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