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美文趣文

月亮滩的由来

2015-12-29 14:37:34 来源:金丝峡周报

   汪祥来

  在丹江沿岸,有一些地名是以“湾”、“滩”而落尾的,这种情形在商南尤其多见。带湾的地名有冀家湾、毕家湾、月亮湾、金华湾等等,带滩的有沙子滩、老鸦滩等。而“月亮滩”则是近年因沪陕高速建设征迁安置造就的。

  “月亮滩”,位于金丝峡镇太吉河社区境内,曹家湾西部,沪陕高速北侧的丹江二级河漫滩地上。主要是由洪期小河冲击丹江,加之黑龙庙山嘴回拦丹江洪水,使丹江河水向北改道带来泥沙淤积而形成一块河滩地。

  相传二、三百年前,此块滩地上居住着汪姓族群。人称“王家滩”。传说当年一个时期,也许是丹江龙王作祟,丹江不时洪水肆孽,时常侵扰这块滩地上的田土,稼禾连年欠收,生活艰难。又传当年丹江航运发达时期,水霸时而出没,夜间上岸入户掠夺资财,近代也有土匪出没扰民,住户生命财产安全不保。不知从哪年起,滩涂住户逐步迁入小河山中安营谋生,“王家滩”的滩地既弃耕轮为荒滩。建国后入为丹北初级社,逐垦荒为田。

  2005年沪陕高速公路选线规划,此段顺丹江河堤而行。高速公路建成后,一条高大坚固的防洪大堤牢牢地锁住了王家滩。由于金丝峡服务区的扩大,需将原丹北村的罗家湾组45户整体搬迁。因本组土地征之贻尽无地安置。经公路及地方各方多次实地规划选址,最终落地于“王家滩”这块河滩地上。虽然有高速公路这一拦洪屏障,但因王家滩地势低洼,加之与高速公路的高低落差有6至7米之大,为了使安置户消除洪水侵扰的后顾之忧,规划将地基抬升6.5米,采用毛沙垫层、分层辗压筑牢地基,并在安置区西段的高速路桥下修建120米重力式防洪挡墙,在太吉河街和黑龙庙各修一座跨丹江便民大桥。规划形成后,概算投资975万元,县高迁办和镇政府合力攻关,几经艰难曲折的协调,终于取得了高速公路业主方的支持,落实了投资和建设计划。地方组织了强有力的施工管理队伍,经过不懈的努力,移来沙石近40万立方,实行监理傍站,分层摊铺毛沙,逐层辗压检测压实度,地下给排水管网同步下埋,2007年9月“两桥一区”顺利建成,形成了连通山郭公路、直达金丝峡古镇的新型商贸旅游区。

  通过科学规划,设计平行于高速公路两条主街,三条横街和文化小广场,可安置118户的安置小区。高速公路拆迁安置45户后,剩余土地,金丝峡镇政府依托旅游抓商贸,按盘活土地资产的方式,引入了以农家乐和商贸经营为一体商户入住,因金丝峡的旅游带动,这里已成为金丝峡镇旅游商贸经济的新亮点。

  空中俯瞰安置区小半圆地形和高速路这一直线,加上小区内白天徽派民居建筑鳞次栉比,夜间,街灯、广场灯、繁星闪烁,构成了酷似一轮下弦明月的靓丽风景,故得名“月亮滩”。

  月亮是天上的太阴星,它与太阳星、紫微星都是上仓的大吉星,普照保佑着人间的美好。“月亮滩”因时事而造就,此地旅游商贸的繁荣景象,也因“月亮滩”而闪耀,“月亮滩”的美名也将千古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