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美文趣文

大岭观

2016-01-18 16:09:16 来源:金丝峡周报

   张雪

  大岭观,位于县城东南约40公里的湘河镇小岭观村。大岭观,骑古青石岭(亦名“天池岭”)而建,顾名思义,是一处建于峰岭之上的道教建筑。

  大岭观建于何时,存疑颇多。口口相传的说法是:宋徽宗时期,四川道台李太素路过青石岭遇一猛虎,太素问其是否要吃人?虎摇摇头。又问其是否要盖庙,虎点头示意。于是李太素下令修庙三间,名灵宫殿。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钦差大臣、陕甘总督左宗棠,追剿“捻子”在观中驻扎,他看到“大岭观”的山,形势险要,气象万千,赞叹不绝。并入观祈求神灵保佑,许愿剿捻功成以后,定赠金匾相谢。后来西捻败退陕北,渡黄河入山西,第二年被歼灭。

  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左宗棠差使者送来亲书金匾和楹联。金匾长七尺,宽四尺,匾题:“道法无极”;楹联长九尺,宽一尺四寸,瓦形,黑底红字,上联为”鸟道白天开,千里轮蹄通豫境”,下联为“化工凭神造,一川淅水达秦关”。上款“大清同治己己年,落款书“钦差大臣、陕甘总督左宗棠”。

  此联即点出了当地地理特点,又隐喻着军事胜利之情,笔力雄健,自成一家。金匾与楹联曾在殿前悬挂了近百年,可惜原物在“文革”初期被摧毁散失。

  大岭观,又名“大岭冠盖”,是商南古八景之一。所谓“大岭冠盖,即峰峦结鼎仰望如盖。”其茂柏参天,高阁凌云,为林泉之冠。” 其山势前后险岖,左削壁,右峻坡,逾岭者从下仰望面天上平地无几”, “见其峰高木茂峻极于天”, “可以南望荆楚”, “为楚豫错址”,“骑岭架屋”。这些是《洲志》、《县志》、《县志稿》中的描述,也是先民们对大岭观气势的写实。

  南起梳洗楼,北至三官庙,形成二十多里遮阴林带,可以说是林泉,也可说是绿色波涛,大岭观正处于这“波涛”高峰之巅,四周林泉与峰峦团结。仰望大岭观,大岭观冠盖群峰。

  座落在冠盖之上的道观,依地势高低错落有秩地建有厅、堂、轩、殿、祠、亭、台、楼、阁、风道、碾道、碑道等,组成主院、前院、两侧院、两跨院,共有房舍九十七间,其中六十七间是转角楼,占地约九亩多。

  大门楼由戏楼和大门过道组成,配有青石门狮一对,高约一点三米。进大门的前院,南北两幢厢楼,各十二间。设有商店、药铺、饭店、旅店和茶坊等,南厢楼祀黑虎财神。走尽前院就是“八”字形的山门。进山门过石栏杆,是祀神的主院,有正殿三间和南北厢楼各三间。南北厢楼各有一个过厅。北通二:匕侧院,内有娘娘阁。由北侧院向西又是一个跨院,有粮仓楼五间。由南楼过厅通南侧院,此院有祠堂和三官殿。再向南是灶房、磨房和库房。由此转西又是一个大庭院,有碑道三间,学堂十二间。大门之外,还盖有碾道、过风道和猪场,另建一座土地庙。戏楼为五脊六兽的歇出式,其它房屋均为二脊二兽的硬山式。鼎盛之时,有道士杂工近百人。

  夕日大岭观,入观上香祀福的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而如今,道观失管失修,一片雕零,今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