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作为作家,现在越来越多的作者养不起自己,这是市场的现象,因为他们的销售量很高,导致很多作者不能潜下心来写作,有一些注水或者快速的写作,甚至出现很多人攒书的现象,您作为过来人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慕容雪村:中国大陆的作家生活比较潦倒甚至窘迫,这个分析起来有特别多的原因。从1949年开始或者说更早从延安整风运动开始,文人和学者的地位处于被排挤被打压的状况,这样一个政策其实一直持续到现在。比如说作家的稿酬低,在很多时候如果一个报纸转载了我的文章,按道理应该付我版税,但是他可以不直接跟我联系,他直接把一个极低的价格付给当地的版权局或者类似这样的机构,它有一个标准,那个标准大概是一九六几年定的。那么也就是说这样一个政府认可刊物敢用我的文章用一九六几年的稿费标准,这是第一点。第二,出版,为什么很多作家的出版拿不到很多钱,中国的出版资源垄断在国家手里,所谓的出版社拥有书号的出版社几乎是国有的,民间的书商要出一本书要花很高的价钱向出版社买这个书号。出版人跟作家本来他们的利益几乎是一致的,都想多卖一些书,但是现在额外的产生一块寄生集团,把书号资源这一块拿走了,一个书商卖两万本基本能够持平,抛去纸钱各种,不赢不亏的状态,低于两万就赔了。这种时候有的书商克扣作者的版税或者瞒报印数,作者的权利业方面进一步受损。很多种种这样的状况。(搜狐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