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长篇小说崇拜有隐忧 或造成对其他文学体裁的歧视

长篇小说崇拜有隐忧

2013-07-18 17:38:39

  不知从何时开始,在我们的文学观念里,渐渐形成了一些严重却流行的偏见,比如,将“虚构性”和“叙事性”、“长度”和“难度”当做判断文学优劣高下的标准。依照这样的理念来理解文学,就有可能引致“体裁歧视”和对小说艺术的误解:小说就会被当做文学的“正宗”和最有价值的体裁;小说写得越有“长度”和“难度”,或者说,写得越长越难读,其文学性便越强;而在小说家族中,长篇小说则是最为贵宠的成员,几乎被抬到了尊无与上、贵无与比的高度。与此同时,我们却瞧不起纪实文学,认为它的“虚构”成分低,文学性差,“难度”不够大,因而算不得真正的文学;我们完全无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以回忆录和传记文学为主体的纪实文学的整体成就,不仅不比以小说为主体的虚构文学的整体成就低,甚至还要高出一些,例如,杨绛的《干校六记》、韦君宜的《思痛录》、从维熙的《走向混沌》、赵瑜的《寻找黛莉》、齐邦媛的《巨流河》以及王鼎钧的《文学江湖》等作品,就属于难得的文学佳构,其可读性和文学性,远在某些冗长、乏味而粗糙的小说作品之上。

  在某些人的眼中,一个作家成就的大小和文学地位的高低,最终取决于长篇小说的写作。也就是说,光有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而没有一部长篇小说戳在那儿,一个作家依然成不了气候,依然难以“彪炳史册”,即使鲁迅这样的伟大作家,也没有资格被称作“大师”。这种观点貌似精辟深刻,实则很难成立。它忽略了这样一些基本的文学常识:文学体裁之间是平等的,并无高低尊卑之分;任何一种体裁的写作,都意味着巨大的挑战,都可以证明作家的才华,都能产生堪称经典的作品和第一流的大师。司马迁、杜甫、苏东坡都没有写过小说,照样是让后人高山仰止的文学大师;蒲松龄没有写过长篇小说,这丝毫不影响人们称他为小说写作的圣手;汪曾祺一生对散文和短篇小说情有独钟,不曾写过一部长篇小说,但他巨大的文学成就,远非那些虚张声势、率尔操觚的长篇小说作家可比,是一个了不起的语言大师和优雅的叙事大师;阿城只写过《棋王》等少量中短篇小说,但是,他对汉语小说写作的贡献,远在某些通过模仿“现代派”写了很多长篇小说的时髦作家之上。所以,问题的关键是你写得如何,而不是你选择了什么体裁。

  对于长篇小说“唯我独尊”的傲慢和“一家独大”的格局的形成,文学杂志和文学出版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那些谋求商业利益最大化的杂志和出版社来讲,长篇小说是最能提高码洋的“摇钱树”,而中短篇小说集则没有太大的赚头,所以,它们要么拒绝发表和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要么将它改头换面,包装成长篇小说的样子来发表和出版。这种简单组装起来的“长篇小说”,缺乏结构上的有机统一,缺乏情节上的逻辑关联,缺乏主题的内在一致,只是因为被包装成了“长篇小说”,获得了市场的认可,甚至获得“大奖”。

  当然,这种“长篇崇拜”与“体裁歧视”,固然是错误的文学价值观造成的,是追逐商业利益的后果,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作家经验资源的枯竭、思想能力的低下、文学创造力的贫乏。长篇小说无疑是一种很有难度的叙事文学样式。如果说,短篇小说作为“手枪”,考验的是创作者精雕细刻和别出心裁的能力,那么,长篇小说作为“大炮”,则对创作者有更多、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作家有更丰富的人生经验,有更深刻的思想能力,有更强的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有更成熟的叙事能力和概括能力。

  目前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许多小说作家不仅经验资源和叙事内容已经枯竭,而且洞察现实的思想能力与塑造人物的叙事能力,也都呈现出力不从心的困窘状态。然而,我们的作家对于自己的写作困境,似乎缺乏清醒的认识,对长篇小说写作的艰难性,也缺乏足够的了解。他们缺乏启蒙主义的文化自觉,缺乏提出“最迫切问题”的现实主义精神,也缺乏朴素、诚实的写实主义态度。他们用任性的想象代替切实、新鲜的经验,用主观而模糊的叙述,代替准确、真实的细节描写。他们已经把写作“长篇小说”变成了一种消极的习惯,而且习惯于在写不出来时“硬写”。他们熟悉小说写作的一般技巧,也形成了自己写作的一些套路。写作长篇小说对他们来讲不是精神上的挑战,而是体力上的考验,只要体力允许,他们就能将一点有限的干巴巴的材料,敷衍成一部芜杂的水分很大的“长篇小说”。他们写作“长篇小说”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几十天就能炮制出一部数十万字的“杰作”来;他们创作的数量实在是太大了,几乎每一个“著名作家”都出版了多部长篇小说,少则五六部,多则十多部;与数量上的“巨大”构成强烈反差的,是质量上的“低下”:他们的长篇小说不仅可读性差,而且还自我重复,在人物刻画、主题开掘、情节结构、语言提炼等方面,都表现出一种很不成熟的状态。

  • 相关阅读
  • 韩寒称新长篇小说后会无期:朋友们不要再催促了

      现在的韩寒与郭敬明,一个在玩赛车,一个在拍电影。6月18日,两人的出版方长江文艺和果麦文化透露,韩寒的旧作《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就这么漂来漂去》将推出新版,正在为新电影做宣传的郭敬明也推出了《...

    时间:06-19
  • 谷庆书长篇小说《林谷英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本网讯 (记者 贾书章)近日,省作家协会会员、原商州区腰市中学教师谷庆书又一部长篇小说《林谷英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部长达75万字的长篇小说分上、下两部同时出版。小说描述了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林谷...

    时间:02-05
  • 农民陈义坤写出三部长篇小说

    农民陈义坤 批阅手稿  本网讯 (杨建东)1976年高中毕业、农民、土技工、赤脚医生、养猪场饲养员这些身份很难和三部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数百万字联系在一起,但是,正是镇安县青铜关镇铜关村54岁的猪倌陈...

    时间:01-10
  • 商洛政协举行长篇小说《云横秦岭》研讨会

      本报讯(记者 赵有良)商山多雅颂,文坛品新酿。12月5日,商洛市政协举行张毅真长篇小说《云横秦岭》研讨会,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陕西评论家协会主席肖云儒,西安文学研究会会长、西安外事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贺...

    时间:12-06
  • 看长篇小说《暗箱》所塑造的官场人物

      最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如火如荼地向着纵深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志趣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延伸,文化的多元格局以及文学理念的快速更替使得文学作品的题材更为广泛。一大批描写官场世相的文学作品也应时而出...

    时间:12-04
  • 历史的真实 人生的荒诞——论愚石长篇小说《乡志》

      在当下乡村题材创作不景气,好的长篇乡村题材小说稀少的情形下,青年作家愚石为我们奉献了一部难得的作品。  《乡志》是愚石的第三部长篇小说,也是其首部以乡村生活为题材的长篇佳作。他以三年乡村基层生活的...

    时间:11-30
  • 西安厨师业余写十几万字 仅有小学文化计划写长篇小说

      他写过的稿子大大小小加起来有十几万字,还在知名杂志《知音》上发表过7000多字的纪实文学。  他今年33岁,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目前在西安电子四路一家饭馆“掂大勺”。  他叫刘建涛,在烟熏火燎的...

    时间:11-29
  • 贾平凹长篇小说《带灯》面世

      近日,著名作家贾平凹的长篇新作《带灯》悄然面世。据介绍,此部长篇小说40余万字,分两部分在上海文学杂志《收获》连载,并于2013年1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单行本。目前,《带灯》上部分已在第六期《收获》杂志...

    时间:11-23
  • 陕西作家王妹英长篇小说《福满山》研讨会在京举行

      近日,由中国作协创研部、陕西省作协共同主办的陕西作家王妹英长篇小说《福满山》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出席会议并讲话。陕西作协党组书记雷涛、主席贾平凹致信祝贺。  王妹英...

    时间:09-14
  • 长篇小说《云横秦岭》首发

    9月8日,张毅真同志长篇小说《云横秦岭》首发式在我市举行,市政协主席王甲训、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刘淑慧出席首发式并讲话。...

    时间:09-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