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观察:国内文学奖泛滥 应建立监察制度

2014-12-18 15:56: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周志强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文学奖评出的作品总归会有争论,甚至退一步讲,由于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文学奖也很难有真正的客观公正,“从这个角度说,文学奖的评选是否透明并不重要,当今天的文学奖拿不出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标准时,就容易走向混乱。关键还是在于背后整个大的体制。出现一系列‘跑奖’、‘拉票’现象,应该是当前作者写作的市场化、利益化来买单。”
  解决之道:建立监察制度奖项设立要落到实处
  借鉴,可能是完善中国文学奖举办问题的一个好办法,比如评选过程的公开透明、评委的独立不受干扰等等。胡野秋介绍,国外很多文学奖的兴办机制是比较成熟的,有些地方值得学习。
  “就诺贝尔文学奖来说,评委都是一些固定的德高望重的教授,由哪些人担任评委会提前公布。”胡野秋认为,国外办奖的“反腐机制”较好,而中国对文学腐败的惩治却没能跟得上,“文学评奖惩罚机制的缺失,就很难杜绝文学奖的‘黑色现象’。”
  “文学奖的定位可以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可以颁给纯文学,也可以颁给畅销书。”但胡野秋强调,无论哪一种,中国文学奖的评选都是越透明越好,“也可以考虑建立相关的监察制度。不过我对民间办文学奖还是支持的,只是相关程序还有待完善。”
  “官方也好、民间也罢,关键在于要用评审结果的质量让大家无话可说。“胡野秋认为,再好的文学奖评选出的作品都可能有争议,但只要程序合法公正即可,“文学奖的标准应该关注文学性,回到作品本身。”
  “一个奖项的设立与运作,宗旨是什么,程序怎么样,谁来操办,都既要有其特点,落到实处,又要公开、公正、透明,这就要求在机构上、程序上、人员上,都有相应的支撑力量与配套措施。”谈到饱受争议的路遥文学奖时,白烨在接受北京晨报采访时曾这样表示。
  “今天的文学创作非常分散,多元化已经十分成熟和普遍,不可能有一个奖能把所有的领域,所有的流派,所有的风格一网打尽。更重要的是,文学创作本来就是很主观的活动,没办法完全客观。”白烨称。

编辑:余红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