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那么,我们用什么去铸造文艺的灵魂?那就是中国精神。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人类生活的快速变迁,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日益凸显,导致文化领域出现了异常复杂的情况。各国家、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互融已成为常态。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思潮、各种观念,此起彼伏,令人目眩。我们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开放世界,也迎来了一个必须在众声喧哗中有所选择、有所坚守的时代。那么,我们靠什么立足和坚守呢?
放眼世界,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其根脉都深植在它的民族精神之中,并以这种民族精神建立起它的独特性,在世界多元文化中抢占一席之地。丧失了精神独特性,一个国家的文化就失去魂魄,无以立足。对中国文艺而言,坚守中国精神,弘扬中国精神,是理所当然的选择。
当前,中国文艺迫切需要中国精神来支撑。文学艺术具有民族属性,这是不容否定的客观事实。这种民族属性,当然可以体现在语言、形式、题材、体裁等诸多外在方面,但更重要、也更为隐蔽的,是体现在内核里的价值观念、精神气质。中国的文学艺术,源远流长,特色鲜明,在世界文艺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其特有的精神徽记,有其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传统。几千年的中国文艺,根植于斯,生长于斯,壮大于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拥有了更多选择,但是,中国文艺的根本不能丢。中国的人民大众,即便在今天这样一个开放和繁荣的市场环境中,仍然对本民族的文学艺术情有独钟,痴心不改,核心就在于,这是他们的精神家园,他们能在这里触摸到自己民族的灵魂,寻找到精神的安放之所。丧失了中国精神,中国的文学艺术就失去了血脉之源、魂魄之根,即使形式再华丽、技巧再高超,也终究是徒有其表的躯壳。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文艺需要中国精神,离不开中国精神。
那么,中国精神的核心是什么呢?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国精神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总结,中国文艺坚守和弘扬中国精神,就是要坚守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当前,中华民族正大踏步行进在锐意进取的征程中。“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精神保障和动力支持,这是我们取得胜利、实现梦想的充分必要条件。事实上,一切文学艺术,都具有塑造人心、积聚力量、引领风尚的伟力。尤其时代发展到今天,文学艺术已成为人民大众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人民对文艺的要求越来越高。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让中国精神在生动的形象、优美的旋律、诗意的笔触中落地生根、遍地开花,这是民族和时代对中国文艺的期待,也是中国文艺逐浪前行、成就自身之大的重要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