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这个奖我感到很意外,因为我在翻译的队伍里是个小学生,是初入门者。这本书事实上不是我一个人翻译的,我一个人也完成不了这本书。这是20 世纪美国整半个世纪的儿童文学出版人写给他们伟大的作家、画家的信件而构成的一本书。我在08年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时异常兴奋,很想把它带来中国。这本书的 译者一共有7位,其他人没有来。大家一定会想,7个翻译者一定会翻译得风格各异,但事实上这本书的翻译风格非常统一,因为我们是以研读的形式完成的。我想 把其他译者的名字告诉大家,他们是曹玥、黄建萍、马云荣、杨庆华、姚晶晶、于丽锦。这本书之所以重要,我们想尽一切办法把它引进过来是因为,关于童书的书 是很尴尬的。它又不是给儿童读的书,所以位置很尴尬,无法放在童书类;可是文学类、历史类也放不进去。儿童在我们的文化中很重要,可是关于儿童的很多书都 找不到一个书架可放,这是一个很尴尬的现象。
年度致敬
作者
每一个时代都必须有自己的写作者,而在过去的10年,易中天无疑是以自己的写作对时代产生了影响的作者之一。从2005年登上《百家讲坛》至 今,易中天从“品三国”到“三国纪”,从面向大众的普及课堂到回归书斋的历史专着,以“三国”主题为轮回,以个人之力重构了“中国史”的叙说方式,并形成 了巨大的阅读传播力。
我们致敬易中天,他挑战了一名历史学者可能面对的最重大主题之一,并突破了存亡兴废的古老主题,以自己的理解为这个时代重新讲述了中国史。
答谢词
易中天(历史学者)
谢谢新京报,谢谢至今还未退席的各位。至今还未退席的各位一定发现了今天下午只有一个人是这么走上来的(从领奖台右侧),实际上这是一条最好的 路线。可大家为什么都那么走(从领奖台左侧),因为前面的人都那么走,这就是习惯的力量。大家都习惯了那么走,而我此刻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开辟另一条路。
从2012年开始,我正式启动了撰写36卷本易中天中华史的八年计划,到现在完成了三分之一。在今年春节前,我将出版第12卷。剩下的三分之二 还需要五年时间,到那时候我接近73岁了。为什么要在阎王殿门口花这么长时间做这样一件事呢?就是想走另外一条路。我希望我八年的努力可以说明一个小问 题,就是世界上的路有很多,并不是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历史也有各式各样的读法和写法。我希望我的努力可以证明一点,历史原来可以这么读,历史原来可以这么 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