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公私携手 让阅读的空间更大

2015-01-16 09:33:28 来源:人民日报 余荣华

  西二环白纸坊桥护城河畔,也有一处新的阅读空间。城市绿道建设中,新建起供游客歇脚的宣阳驿站,2014年10月起,政府将这里交给民办图书馆第二书房 经营。走进图书馆,墙壁上挂满木格,精美书籍错落有致。“木格从低到高分为八层,下面摆孩子的书,上面放大人们的书,各取所需,很方便。”第二书房总经理 李岩笑着介绍说。

  西城区则为其免去了近千平方米面积的房租,还对会员办卡、图书采购等进行补贴。

  满足差异 一举两得

  既为公众提供了读书场所,又活化利用了古建

  说起这种探索的初衷,西城区文委主任孙劲松介绍,西城区此前对居民的调查显示,随着生活、工作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有个安静下来、踏实读书的地方。

  现实的难题是,西城作为北京核心城区,很难在每个社区建设大面积的文化站、图书馆等阅读空间。经过论证,西城区决定借助民营机构力量,尽可能丰富公共文 化资源,为公众提供一个安静的阅读空间。孙劲松说,这几个地方和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相比,可以提供差异化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扩大文化服务 覆盖面。

  万松老人塔是一个“综合实验”。过去同类文保单位腾退后,要么大门紧锁,要么由文化部门成立一个博物馆。但成立博物馆就意味着 增加人员编制,陈列内容还容易与大众需求脱节,热闹一阵后就门可罗雀,成为财政的负担。西城区因此考虑引入社会力量。“不动火,不改结构,对文物的干扰最 小”的阅读空间,最终成为最受好评的选择。

  李岩说,相对于公办图书馆,他们在服务时间、服务内容和图书选择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更高的效率。“比如,社区图书馆服务时间朝九晚五,我们冬天服务到晚8点,夏天服务到晚10点。图书的选择,我们更紧跟读者的需求和兴趣。”

  “探路先锋”都已顺利上路。崔勇的砖读空间,去年夏天的单日最高客流量超过1500人次,可借阅图书的会员卡已办了3000多张。在宣阳驿站,进馆领取 免费体验卡的读者,已超过6000人,覆盖周围2公里范围内的各小区,单日最高读者数量超800人。相对于街道和社区的图书馆,可称得上“火爆”。

  第二书房已经接待过国内上百家图书馆的参观。李岩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你们这里收费,为什么大家还愿意来?”他回答说:“图书馆,就应该让读者觉得比在家里读书还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