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长篇小说的精神结构——雪漠《野狐岭》引起的思考

2015-01-16 16:55:21

来源:新浪读书

  《野狐岭》能够看出作者某种野心,它有一种宏大而复杂的构思,在这一框架下还组合了众多精密的零件。说“宏大”是因为天地人神俱现纸上,在具体处理上,作者以“招魂”的方式打通了历史与现实。小说中,作者不光是对死去的一些具体人物的招魂,也是对这片土地上消失的事物、对我们这个世界上可能不存在的事物的招魂。雪漠在后记中强调说,他要写出一个真实的中国,定格一个即将消逝的时代。我认为,这种招魂不仅是叙述者一种具体的行为,而且还隐含着一个巨大的隐喻,作者在呼唤一种久违了的精神,这些才是这部作品更值得我们思量的地方。

  雪漠在小说的后半部,还创造了一个末日景象,或者说是一个末日的世界,这跟我在前面所说的“死亡之书”是有联系的。但是,我注意到这个末日不是单一的惊人、恐怖,相反在心灵震撼中还有一种温暖的力量。比如木鱼妹和马在波在胡家磨坊里推磨的那一章,雪漠制造了一种非常抒情、非常温暖的氛围,我甚至觉得马在波有点像现在大家说的“暖男”那种感觉了,而木鱼妹是侠义的女汉子。在这样温暖的“末日”,让我感到《野狐岭》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死亡之书”,它是启悟我们如何面对死亡、破解死亡这样无可逃遁的生命咒符的书。

  我们也一直在强调雪漠变得会讲故事了,但故事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创造了这样一个故事体现了一个作家的能力,尤其是能把传说写成故事,也能把故事再变成传说,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不管怎么样,最后可能都会变成一个传说。包括那段暴动的历史,包括人与人之间的恩怨情仇,甚至包括推磨的那个细节,最后都有可能变成传说。第二十七会的标题就是“活在传说中”,可能也有人死在传说中。在这个生死轮回中,雪漠完成了传说与现实、生与死的水乳交融。

  当然,读这部作品,我也有不大满足的地方。感觉上,后半部分比前半部分精彩得多,或许因为小说的开头需要做一些铺排吧。作者一直在强调,驼队出发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消失的宿命,但是在每件事发生的过程中,我们又体会不到那种恐怖感,所谓的恐怖性,其实仅仅来自于语言的判断,还要有这种好觉,在情感递进的过程中,似乎还缺少一些非常恐怖的细节来营造出一种心理上的恐惧感。其次,每一章的叙述方式应当有所变化,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开头一直由叙述者讲一段话,然后招出一个鬼魂来讲述故事。长篇小说需要变化和参差的美,而不要太模式化。

  • 相关阅读
  • 我们比“群鸡”强出多少?

    一向不多读《文艺报》副刊之小说,下午读了俞胜《群鸡》。颇多感触。此作似应划入儿童文学范畴,但深层内涵恐怕只有成人才能读得懂。若以儿童文学读,我们看到的是励志,是改变生存境遇的艰难。若以成人角度看,这小...

    时间:01-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