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生活,有学习,有歌声阵阵。我在“天涯哨兵大学堂”讲的《学习与读书》,已经是学堂的第五十七讲了。这里有渔民渔船,有各种渔业的设施与器材。有军史展让人温故知新,有雷锋班随叫随到为军民服务。这里有一年到头的体育比赛、军民联欢,有水警区部队自己创作自己演唱自己录制的DVD,其中有赞美三沙的歌曲与央视的专题报道。这里有来自全国的、省里的、各部门的关怀帮助支援的物品及车辆,这里集中了中华儿女的慰问与敬意。这里有征文,有自己出的书,有电视,有流量给你我他的手机服务,有南海水生动植物展览,特别是惊人的红白金色珊瑚、玳瑁、海龟、大大小小的海螺。有文物的发掘与研究,有乐队,有合唱团也有民兵。这里应有尽有,暂时没有的也正在引进建设添置。这里的生活,这里的存在,正在气势磅礴地丰富着发展着充实着与明媚着。
三十三年过去,换了人间!我当然没有忘记当年守岛建岛的战士与人民的辛苦,没有忘记当年的纯朴与简陋,也没有忘记人在西沙是怎样地思念着北京,遥想着天安门,神游着祖国的土地、天空与海洋。而人在北京也会梦见南海的波涛,惦念牵挂时时祝福南海的战士与人民。那时战士们常常吃不到新鲜蔬菜,只能用酸菜罐头来作菜肴,那时个人的通信与娱乐也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那时除了珊瑚沙堆与鸟粪,除了简朴的兵营很少看到建筑,渔民也多数时间是生活在船上。现在呢,生气勃勃的高楼正一幢幢地矗立起来,三沙的小康生活正由咱们自己创造。同样,三沙的钢铁哨位仍然由我们执守。
重访三沙人未老,可真幸运。吕远同志说希望与我合作,我与同去的三十名海南大学生座谈时说,吕远老师是不是先与刘邦合作一把?
上次来的时候,我说也许可以给刘邦的《大风歌》改几个字,可否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离故乡,自有猛士兮守四方!当然,那些战士都是为了守四方而远离故乡的猛士。此次来,是不是可以再加一段:大风起兮云飞扬,南海三沙兮日辉煌,神勇男儿兮乐海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