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者认为,为人民而写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写作伦理。在辞赋等传统文体的创作中,我们不仅要表达狭小的“个人感伤”,更要讲述大时代下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心声。个体经验是我们进行写作的切入点,但要从这一小点出发,漫延到整个时代与社会的内在心理结构。这样就让宏大的时代氛围通过鲜活的细节呈现,变得清晰起来。在我们丰富的现实生活中,在我们广大的人民群众里,每天都发生着或令人振奋或令人沮丧的故事,辞赋作家应该更加密切地加以关注,运用自己的艺术思维加以概括、提炼,挖掘出故事背后的深刻原因,发出另读者感到信服的感慨。惟其如此,辞赋等传统文体才得以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诗词、辞赋等传统文体有严格的形式要求,对于今天的写作者来说,是严格地遵守古约还是按照当下的习惯进行修订,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实践性的问题,没有固定的标准和答案。在研讨会上,不同作家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很多的作家都谈及“创新”的问题。比如,“以古赋为体,以今辞为用,继雅开新,容正求变”,“师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经”,“提倡新思想、新意境、新语句”等。而有些作家则认为,文体的形式要求只是外在的规范,是遵循还是突破完全由写作个体决定。我们需要呼吁的是,写作者要有伟大的人格和宽阔的心胸,因为有伟大的作家才有伟大的作品。
(摄影、编辑:超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