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中国文学在儒家文化圈流传 古韵今声情相通

中国文学在儒家文化圈流传 古韵今声情相通

2015-04-07 16:19:39

来源:光明日报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3月15日,当听到几十位日本汉诗爱好者吟咏起 这些中国古诗的时候,旅日多年的日本侨报出版社总编辑段跃中,对中国文学的魅力有了更真切的体会。这场在东京举行的“21世纪诗歌朗诵恳亲会”,除了朗诵 以“咏月”为主题的古诗,还邀请到日本知名汉学家石川忠久,为人们解读这些传诵千载的诗作。从2004年起,这项活动已经持续了12年。

  由于地理相近、文化相通,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在包括日本、韩国、越南在内的“儒家文化圈”曾广为流传,至今仍余响不绝。近年来,中外交流日益频繁,折射当下中国社会生活、文化生态的当代文学作品,也越来越受到这些国家读者的欢迎。

中国文学在儒家文化圈流传 古韵今声情相通

韩文版《许三观卖血记》

中国文学在儒家文化圈流传 古韵今声情相通

日文版《酒国》

  古韵:中国古典文学在儒家文化圈

  “在古代日本曾经流行一种奇特的习俗——不得随便望月。究其根源,居然来自白居易的诗句‘莫对月明思往事,损君颜色减君年’。”清华大学历史系 教授刘晓峰长期研究日本史,他介绍,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隽永深厚,在古代日本最受欢迎,“在当时的日本宫廷中,很多人都是白居易的‘铁杆粉丝’。现在, 在京都‘祗园祭’这样历史久远的民间祭祀巡游中,还有叫作‘白居易山’的花车,非常引人注目。在日本的中小学教材中,也有白居易的诗。白诗对日本的影响可 见一斑。”

  • 相关阅读
  • 诗歌,在重回人们的日常生活

      当代诗歌在向西方学习之后,还需要再向本土、向传统寻找资源和动力,从而最终建立中国人的现代意义世界,包括生活的、美学的世界  诗歌似乎一夜之间就火了,“为你读诗”“读首诗再睡觉”...

    时间:04-07
  • 有阅读,人不老

      今年4月23日是第二十个世界读书日。“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古人讲,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治心养性,一个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自己的读书爱...

    时间:04-07
  • 网络文明,从青年开始

      近日,中央网信办、共青团中央联合启动“清明祭英烈 共铸中华魂”活动。“网上献花悼先烈”“留言缅怀领勋章”“一点烛光祭忠魂”……线上缅怀、网上祭奠...

    时间:04-07
  • 刘庆邦:文学的本质从未改变

      就像具有魔力一样,“互联网+”改造着许多传统产业的形态,也影响了文学的发展,我们的文学版图已不再是从前的模样。  网络时代,文学创作发生了哪些变化,作家应该如何应对网络的挑战,创作出&ldq...

    时间:04-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