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中国文学在儒家文化圈流传 古韵今声情相通

中国文学在儒家文化圈流传 古韵今声情相通

2015-04-07 16:19:39

来源:光明日报

越南文版《步步惊心》。资料照片

  日本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系统地译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15卷本的《现代中国文学全集》、20卷本的《中国现代文学选集》、12卷本的 《现代中国文学》、13卷本的《现代中国文学选集》,几乎囊括了中国现当代所有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培养了一大批关注和喜爱中国文学的日本读者。 2012年,日本汉学家饭冢容参与组织编译的10卷本《Collection 中国同时代小说》出版。这套书收入了阿来、王小波、韩东、苏童、刘庆邦、迟 子建、方方等十位当代作家的作品。据中国翻译家李锦琦介绍,日本还有一个成立于1976年的民间团体“《人民文学》读书会”。读书会的成员来自各行各业, 都是中国文学爱好者。他们每月举行一次读书活动,专门研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的作品,分享心得。

  “1978年以来,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对中国文学的关注度和重视度在不断攀升。”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员李朝全说,这些国家有一批翻译家、汉学家、评论家、学者对中国当代文学具有浓厚兴趣,陆续翻译介绍了大量的作品,特别是实力派中青年作家的作品格外受到重视。

  近年来,通过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东京国际书展、首尔国际图书展等平台,中国出版机构与相关国家的文学版权交易不仅越来越活跃,而且逐步走向规 范。与此同时,中国网络文学版权输出的繁荣成为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新现象。晋江文学城网站已向越南输出200多部作品的版权,并与日本、韩国的出版机构 开展合作。网络文学作家桐华的《步步惊心》成为韩国的畅销书,当年明月的代表作《明朝那些事儿》也出版了日文版、韩文版。

  “可以说,网络文学输出对象国和地区,首先是儒家文化圈,即日本、韩国、越南这些文化传统乃至语言文字都与中国有着深厚渊源的国家和地区。”李朝全这样分析。 (光明日报记者 杜羽)

  • 相关阅读
  • 诗歌,在重回人们的日常生活

      当代诗歌在向西方学习之后,还需要再向本土、向传统寻找资源和动力,从而最终建立中国人的现代意义世界,包括生活的、美学的世界  诗歌似乎一夜之间就火了,“为你读诗”“读首诗再睡觉”...

    时间:04-07
  • 有阅读,人不老

      今年4月23日是第二十个世界读书日。“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古人讲,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治心养性,一个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自己的读书爱...

    时间:04-07
  • 网络文明,从青年开始

      近日,中央网信办、共青团中央联合启动“清明祭英烈 共铸中华魂”活动。“网上献花悼先烈”“留言缅怀领勋章”“一点烛光祭忠魂”……线上缅怀、网上祭奠...

    时间:04-07
  • 刘庆邦:文学的本质从未改变

      就像具有魔力一样,“互联网+”改造着许多传统产业的形态,也影响了文学的发展,我们的文学版图已不再是从前的模样。  网络时代,文学创作发生了哪些变化,作家应该如何应对网络的挑战,创作出&ldq...

    时间:04-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