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沈昌文《师承集》:献出我的“知道”

沈昌文《师承集》:献出我的“知道”

2015-11-03 10:25:09

来源:光明日报

 

  沈昌文 资料图片

  著名翻译家、三联书店解放初期的骨干编辑王复加先生,关于三联书店于1951年的被撤销,有一句名言:这是被“凌迟处死”。当时把三联书店的业务分解为几个片,分别改属别的好几个单位,而又在人民出版社保留了一个出书的虚名,实际上世上已不复再有三联书店这单位了。说这是“凌迟”,并不为过。

  这么过了30多年,到上世纪80年代,在一些老同志的呼吁下,三联书店又被允许恢复了。

  到了这时候,许多三联书店的老前辈已经退休甚或过世,阴差阳错,让我这个同历史上的三联没有多少关系的人来重建那个已被“凌迟处死”的出版社。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当过好多年出版社领导的秘书,见过他们怎么管理一个出版社。但是,那都不是被“凌迟处死”过的单位,没有那么“一穷二白”。现在,给了我30万元,让我着手从一片空地上重建三联,谈何容易。

  最难的是编辑工作。就当年出版工作的管理方式说,三联书店已经没有任何现成的“地盘”。万般无奈,我争取到“文化”图书的分工。可是没有熟练的编辑,怎么办?这时我想起了三联书店被“凌迟”之前的老编辑张梁木。老张是新中国成立前的进步新闻工作者,进了三联以后,在陈原领导下负责编辑地理图书。陈原经常表扬他善于联络作者。他不是学地理的,但是白手起家,几年之内使三联成为当年主要的地理书籍出版社之一。陈原经常给我看他写的访问报告,绘声绘色,生动详尽,十分动人。看得出来,他的成功,起因于他能真诚团结作者。于是,张梁木成为我学习的榜样。

  三联书店没有办公室,怎么办?我从熟悉的单位借了一些小房子。于是几十个员工分别在北京东城、南城五个地方办公。我这个总经理,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天天往这五处跑。这个形势,逼我把三联书店实际上办成一个“皮包出版社”。上世纪40年代末,我曾在上海伺候过一些皮包出版社的老板,他们还常常让我替他们的出版社干活,然后给我一些小费。现在我居然想把三联书店办成皮包出版社,这事说出来准得挨骂,因为实在太丢人。

  • 相关阅读
  • 《跑步指南》解答100个跑步问题 欲做中国版跑步圣经

      @跑步指南创始人林凌、“猛犸纵横”跑团团长 陈猛、“MaMa Run”跑团团长小曼、体能训练师周勤杰与跑友互动。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朋友圈里晒跑步的人越来越多了,从里程数到装备到路...

    时间:11-03
  • 刘明清:《国平论天下》的出版价值及意义

      编者按:以“国平”署名的政论、时评文章,经常散见于各大网络媒体和平台。仅2014年度,国平就发表了223篇文章,内容广泛涉及内政、外交、政治、经济、社会、人物,以及互联网等各个领域、各个层面。...

    时间:11-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