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年5月,雷士照明在香港上市,2010年6月,雷士照明以25.18亿元人民币的品牌价值入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位列行业第一。
2012年3月27日,雷士照明发布2011年年度报告,2011年销售收入较同期增长24.9%,达5.89亿美元;销售毛利较同期增长10.1%,达1.51亿美元;税前利润较同期增长19.8%,达0.98亿美元;公司拥有人应占的利润较同期增长21.3%,达0.86亿美元。
总部迁重庆再陷困境
2006年,雷士照明在惠州建成生产基地,并陆续在浙江江山、上海青浦建成生产基地。2009年,雷士照明投资重庆万州,2011年重庆万州生产基地已超过惠州,成为其在中国最大的生产基地。2012年3月底, 雷士照明宣布公司总部将迁重庆,总部入渝,重庆将形成一条年产值300亿元以上的LED产业链。但是话音刚落,5月25日,吴长江缺席雷士照明股东大会,并宣布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雷士照明股价当日跌去逾13%。
接着传出,吴长江夫妇遭有关部门调查。雷士照明在南岸区原计划修建总部大厦一块以低价成交的土地,目前仍处于闲置状态。
吴长江曾发微博:“近期身心疲惫,想休整一段时间。”
吴长江什么时候回国?雷士照明何去何从?都还是未知数。
企业内迁面临多重考验
记者长期跟踪内迁企业的情况,各地政府吸引深圳企业内迁投资,开出各种各样的诱惑条件,往往成为企业内迁的陷阱。
房地产是最大的诱饵
在深圳一些企业不可能拿到土地,一些内地政府就怂恿:“到我那里投资,需要多少土地就给多少。价格便宜。”房地产是这些年令人向往的产业,有不少企业就奔着那里的土地去了。拿到土地后,政府又说,工业用地开发潜力小,可改成住宅用地,但是要交地价补差,有人经不住诱惑,又交了钱。这些企业本来实力就不大,土地再便宜,搞建设总要投资,成本一下子加大,如果生产销售跟不上,资金一下子就出问题。在深圳辛辛苦苦赚得那点钱都投进去了。
深圳有一家礼品企业,被吸引到湖北投资,买了一大片地,盖了四栋厂房。而它自己的业务只能使用一栋,其他三栋租不出去,企业一下子困难了。老板说,如果在深圳租一层厂房就够了,价格贵点也多不了多少。订单少还能少租点,能伸能缩,现在在内地投了那么多资,反而成本上去了,市场一不好,能不困难吗?如果不建厂房,你想撤回深圳也容易,现在撤都撤不回,被套牢在那里。
就近招工是个传说
“我们那里劳动力便宜,招工容易”。这是内地政府招商宣传的优势。
有一个做手套的深圳公司就吃过这样的苦头。他的工厂不大,原在深圳布吉。工人差不多都是江西一个镇上的。那个镇上的领导就到深圳来参观考察,对老板说,我们给你盖好厂房,你把工厂搬到我们那里,工人就不用来深圳了,工资还能少一点。这个老板一听,这个主意行,既省了厂房租金,又减少了工资成本,物流成本增加不了多少,合算。老板就答应了。结果他把工厂搬到江西那个镇上,却招不到工人,跟深圳工资一样多,原先在他厂里打工的工人也不去。那些年轻人说,我们打工不只为了赚钱,还要出去闯世界,见世面,打工要进大城市,就要走得远一点。这个老板没有办法,只好把工厂又迁回深圳,来回一折腾,影响了一年的生意。
优惠条件靠不住
税费减免等优惠条件多多,也是政府招商的诱饵。招商时,你提什么条件都能答应,只要你来就成。在你投资建厂之前,承诺都能兑现,但是一正常生产经营,就开始变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