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商报记者走访位于市内的多家知名红木家具店发现,除了其中有一家家具店的标签上表明了木料的细分品种和产地之外,几乎所有红木家具店的产品标签上均只标明了材料的大体类别。
工艺 雕工越复杂越可疑
刘志告诉商报记者,“比起材质上可能存在的陷阱,雕工上的猫腻更加让人避无可避。”
据他介绍,一般的消费者往往认为红木家具的雕工越复杂,就意味着商家成本越高,价值就越高,但事实往往大相径庭。“雕工也分机器雕和手工雕,一把手工雕刻的红木椅子如果价值1万元,那么换成机器雕的话,价值就只有约2000元。”
他表示,原本机器雕和人工雕从技术层面很好鉴别,因为人工雕刻的家具不可能做到每一件产品都能一模一样。“之所以避无可避,就在于,现在很多非品牌厂商采取的是机器雕刻、人工雕琢的方式,在机器雕刻的基础上,由人工对其细微处进行简单的雕琢,从而难以分辨。”他说,“一块售价5万元的屏风,如果全采用人工雕的话,可能需要三到四个雕工连续雕刻15个工作日方能完成,光是这一块的人工成本就会花费上万元,商家会亏。”
“事实上,消费者必须要特别小心一些雕工复杂但售价不高的红木家具,尤其是明式家具,原本讲究的就是简约风格,一旦在明式家具上出现复杂雕工,很可能意味着木头本身有缺陷,厂商是在利用雕工进行掩盖。”他透露。
新闻纵深
新规出台为行业“标价”
从今年3月份起,刘志爆料的情况很有可能会得到改善。
昨日,商报记者从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红木流通专业委员会了解到,从今年3月份起,将陆续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红木制品等级》标准。
商报记者在该标准上看到,三月份后,该委员会将按照红木的树种、心边材、材质、含水率、产品要求、设计及工艺等,将红木制品主要分为四个等级:国家特级(A级),国家一级(B级)。国家二级(C级)和不合格级(D级)。其中国家一级(B级)、国家二级(C级)为红木制品的主要等级。
此外,与《红木制品等级》标准一起实施的还有《红木商用名称》标准,明确了红木家具材质的规范商用名称,未在列的红木俗称、不实称谓将不允许在流通领域使用。
“《红木制品等级》的实施,有望解决目前红木市场价格涨跌无度等问题,规范纷乱复杂的红木市场。”故宫博物院红木研究员胡德生昨日告诉商报记者。
知名红木生产商福建华邦总经理张碧丽昨日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红木制品登记标准的实施是规范红木市场必须要走的一条路,我相信国内所有正规红木厂家都会非常拥护,它的实施必然带来红木商家的新一轮洗牌,但就目前而言,要以一个规范的标准在短时间内改变现状,还很难。”
选择品牌厂商是关键
如何才能做到放心购买?
故宫博物院红木研究员胡德生认为,在行规和鉴定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产品品牌最重要。“红木产品的材质和做工是其受重视的关键,品牌口碑好、企业实力雄厚的红木品牌更具保障性”。
年年红红木家具西南区负责人楼益旭也在接受商报采访时表示:“建议消费者在买红木家具时,重点考虑交趾黄檀和大果紫檀类的红木家具,因为这类产品推出市场的时间比较长,也更容易辨识。”
福建华邦总经理张碧丽则认为,消费者在选择红木产品之前,应该已经明确自身要购买红木产品的目的。如果是投资为主,那么在选择红木产品方面建议购买高端的红木产品,这样今后的升值空间也相对较大;如果是以实用为主,那么则量力而行,选择性价比高的红木产品,尤其工艺要好,免去日后使用过程中的维修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