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表示,一个产品在研发、设计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就对企业的实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中国目前中小规模的家居生产企业,无法承受这一笔庞大的研发费用,抄袭或者山寨则成为了最直接、最便宜、最快速的捷径。
钻法律法规空子
面对肆意的抄袭,被抄袭的企业在愤怒之余,也不乏采取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权益,但最后庭外和解、不了了之的居多。
惠州市信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表示,家居行业的侵权行为一般集中表现为外观设计方面,而外观设计申请专利的时间周期也较长,走完一整个申请流程一般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时间。而家居行业是一个更新频率高的行业,等到企业拿到外观设计专利时,产品都可能已经换代了。再来就是外观设计是否侵权很难界定: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只有产品外观具有80%以上的相似,才可确认为抄袭,这就意味着抄袭者只要对原来的外观设计进行部分修改,就可以避开法律定义上的抄袭。最后则是维权成本高昂。不仅要支付维权的费用,而且即使胜诉也有可能无法得到高额的赔偿。
如何
防“李鬼”认准品牌产品
专利证书、商标并不一定能证明家居产品为原创,抄袭的家居产品也可以申请专利认证。消费者在购买时,尽量提前上网详细了解产品和品牌的信息,选择有口碑、信得过的品牌进行购买。
正规渠道购买
选择大品牌的家具,通过正规商城、官方网点进行选购。不仅家具品质有保证,而且售后服务也会有保证。物美价廉是选购家居产品的一个追求,但绝非决定性因素。因此,若价格十分低廉,也应慎重考虑。
注意家具细节
由企业自主创新、研发的家具,一般在选材、细节设计和人性化设计上,都融合了企业的理念和想法。但抄袭者一般只会抄袭产品的外形和大致功能,并不懂得设计的精髓,在环保和品质方面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时,可以观察家具的细节设计,在细节方面有无人性化处理,了解家具的选材,制作工艺。(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