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校园

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24-03-13 08:18:00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建设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打造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拔尖创新人才”现在是全社会的一个热词。

“我们正日益走到世界舞台中心,走进科技创新领域的‘无人区’,很多领域急需一批站在最前沿、具有创新眼光与引领意识的拔尖创新人才。”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荣表示。

在张荣看来,拔尖创新人才不仅要在自身专业领域有过硬的本领,还应具有引领性、人文性、时代性、开放性这四个特质。具体来说,拔尖创新人才具有创新引领作用,有家国情怀、健全的人格、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宽厚的同理心,有与时代特征相匹配的思想观念、技能与素养,能够与社会、国际同行有更多互动。

探索长周期贯通培养模式

中国科学院院士陶智认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创新高等教育育人模式是关键。“大学是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阵地,应积极探索育人模式改革,提升科技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陶智建议,鼓励探索基础学科长周期贯通培养模式,根据学生禀赋特长开展个性化培养,支持学生针对关键科学或技术问题进行“十年磨一剑”的研究探索。同时,建立进阶式科教融合培养体系。针对低年级学生,开设探索类课程,让学生在实验室参与“微课题”,激发研究志趣,培养科研习惯;针对高年级学生,可设置源自实际问题的高阶挑战项目,引导学生选定研究方向,为开展持续攻关打好基础。

具有学科交叉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主力军。为此,陶智建议在高校探索项目制学科交叉培养模式试点。“在高校设立集成多个学科的特色培养项目,以关键科学问题和重大项目为牵引,对课程、师资、平台等资源进行整合重组,支持学生‘多学科’培养、‘多指标’评价。”陶智说。

创造更好的育人生态

高校还应创造更好的育人生态。张荣认为,高校应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统一模式培养向个性化培养转变。“以往都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但如果不考虑学生的自主兴趣,教学效果不会理想。学校应转变观念,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引导学生了解社会需要,考虑学生的爱好和想法,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培养成学生自己希望的样子。”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需完善协同育人机制,让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先进理念延伸到基础教育阶段。张荣说:“如果不能将高等教育开展的改革延伸到基础教育阶段,可能很多比较理想的人才培养设计将建立在不牢靠的基础上。”

2021年,厦门大学与厦门第一中学签约携手展开战略合作,双方共同探索特色顶尖人才衔接培养机制。

“这是厦门大学积极将中小学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衔接联动起来的实践。未来,希望将更多新的教育理念在有条件的学校和学生身上得到更多体现。”张荣说。

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则提到,对拔尖创新人才来说,早期培养很重要,应着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教育体系,注重培养科学精神。比如,在学校里建立更多的科技类兴趣小组和创新实验室,在课堂里尝试使用各种教学技术和各种教学方法,中考、高考设置更多样化的评价招生方式,鼓励社会开展各种科技类实践活动和比赛,对天赋异禀的孩子多一些宽容。

(记者 孙 瑜)

  • 相关阅读
  • “仪”路追光凌云志,科研逐梦正当时

    前往乡村调研,增长本领才干;坚守科研实验,勇攀技术高峰……刚刚过去的寒假,许多大学生积极投身基层社会实践,在广袤大地上拓宽视野,且行且思,为社会发展淬炼青春“三色”。 人民网特别推出“青春在火热实践中闪...

    时间:03-14
  • 虚拟策展拓展美育空间

      第二届全球大学生虚拟策展大赛云端颁奖典礼   “美术博物馆虚拟策展人才培训”项目授课现场  知名科技杂志《连线》创始主编凯文·凯利(KevinKelly),在其新书《5000天后的世界》中预测,5000...

    时间:03-14
  • 中法青年交流会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举行

    人民网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郝孟佳)12日,中法青年交流会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举行。当日恰逢中国植树节,中法青年学生共同在二外校园里种下海棠树。同时,法国普罗维登斯高中向二外赠送具有亚眠特色的...

    时间:03-13
  • 音乐剧《莲花之上》研讨会在京举办

    人民网北京3月13日电(记者郝孟佳)11日,音乐剧《莲花之上》作品启动仪式及创作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召开。音乐剧《莲花之上》作品启动仪式及创作研讨会现场。北京大学供图记者了解到,音乐剧《莲花...

    时间:03-13
  • 江西理工大学:用工匠精神引领学子勇攀高峰

    近日,江西理工大学组织开展了以“做大国工匠育强国人才,让中国‘磁选’走向世界”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讲台上,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获得者、江西理工大学1977级选矿专业校友熊大和围绕SLon立环脉动高梯...

    时间:03-13
  • 瞄准社会需求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服务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以下简称《专业指南》),提出新增5个新医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分别为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老年医学与健康、健康与医疗保障...

    时间:03-13
  • 杭州师范大学产学研融合助力产业发展

    “学校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不断推动教学科研和创新服务双融双促,带领广大教师把论文写在服务科技发展的实践中,把科研做在有用处。”日前,在杭州举行的浙江省高校科研服务高...

    时间:03-13
  • 扎根地方搞科研 立足产业谋转化

    原标题:扎根地方搞科研 立足产业谋转化浸泡、发酵、过滤……一系列工序过后,金黄的玉米经过齐齐哈尔大学科研团队与企业携手装配的生产线,变成了玉米浆营养促长液。齐齐哈尔市是黑龙江省的玉米主产区。...

    时间:03-13
  • “小院”里有大文章(一号文件连连看⑥)

      日前,在浙江金华金东区澧浦花木城蝴蝶兰培育示范基地,省科技特派员在指导花农科学控制大棚温度。  杨梅清摄(人民视觉)   3月8日,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曲村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技人...

    时间:03-13
  • 在乡村沃土彰显青年担当

    前往乡村调研,增长本领才干;坚守科研实验,勇攀技术高峰……刚刚过去的寒假,许多大学生积极投身基层社会实践,在广袤大地上拓宽视野,且行且思,为社会发展淬炼青春“三色”。 人民网特别推出“青春在火热实践中闪...

    时间:03-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