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9日,郝玲送自己的小儿子硕甫到府谷县前石畔幼儿园上学。她告诉记者,由于府谷县的公办幼儿园总是人满为患,报不上名,只能让小儿子硕甫去民办幼儿园。而按照过去的收费标准,硕甫今年所上的这所幼儿园,会收取一学期1200元的保育费,“现在,这一年2400元又省下来了。”
郝玲告诉记者,她一年的收入约1万元,而且“很多时候靠干零活不一定能按时拿到钱”。府谷县推行的15年免费教育政策,对于郝玲一家来说,意味着半年的收入。
对于府谷中学高二(19)班的学生石保存来说,府谷县的15年免费教育政策为他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几年前,石保存的父母相继去世,70多岁的爷爷成了家庭支柱。去年7月,石保存申请到府谷慈善协会的助学金2000元。而今年上半年,他又先后申请到榆林市高中教育专项助学金800元和府谷教育基金会1000元。
“现在我住在学校里,上学一分钱不用花,一天还有3元的蛋奶补助和5元的伙食补助,一年的其他生活消费有助学金就够了,不用给爷爷增加负担了。”石保存说。
2010年,府谷启动12年免费教育政策,把免费教育的受惠面扩大到全县普通高中、职中学生,不仅免收所有高中、职中生的学费、杂费和课本费,还继续对全县寄宿生给予蛋奶补贴。
2011年,府谷县域经济总值达到407亿元,综合实力跃居陕西省首位、西部第6位、全国第69位。就在这一年,府谷县又将学前教育纳入免费教育的受惠范围,正式实行15年免费教育政策。
今年4月,府谷县又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零收费”,免费为学生提供教辅资料、学具、作业本(平均每科两本)、寒暑假作业本各一套以及每年秋季开学免费为一年级、四年级和七年级学生提供校服一套。此外,寄宿生的住宿费也全部免除。
目前,府谷县约有4.5万名学生因此受惠。据有着30多年教学经验的退休教师王守贵分析,其中获益最深的人群有三类:一是落后乡镇的农民家庭,他们依赖传统农业为生,年收入不足一万元;二是进城务工家庭,他们在城里租房、生活开销很大,免费教育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三是县城里原有的贫困户,他们连生活都得要政府和社会救助,也负担不起教育支出。
府谷中学副校长孙克勤向记者介绍,从2009年免学费开始,近4年来,学校相继免除学生每年的学费800元、杂费240元、课本费约900元、住宿费400元,以及高三学生资料费300元;此外,还按照县里制定的标准给寄宿生每人每天5元的生活补助和和3元的蛋奶补助。
前石畔学校校长郭来银告诉记者:“过去,学校向学生收杂费,向外地学生收借读费,充作公用经费,可常常感到没钱;现在,所有的钱都来自政府,只要学校打个报告,钱就批下来了。”
记者查阅了前石畔学校的财务账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近三年,学校的学生数从3000人减少到2074人,可政府拨付的款额却从1100多万元增加至1400多万元。
外地学生不是“二等公民”
在距离府谷县城60公里的大昌汗镇,来自湖北的孔先生近来空闲起来。由于他所供职的煤矿停产,使得孔先生和妻子有时间好好关心一下女儿的学业。他告诉记者,虽然女儿不是府谷当地户口,但也享受免费教育政策,现在上初一的她每学期只需缴纳380元的伙食费,“早晨还给吃一个鸡蛋,喝一杯牛奶,还有馒头、小米稀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