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后,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咨询点上,很多农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咨询,希望孩子能够学到一技之长。
商洛日报讯(记者 王涛)古有科举,今有高考。作为时下人才选拔的重要制度,高考话题引起的争论每年都会重复。曾几何时,“知识改变命运”成为莘莘学子努力念书的动力,高考亦成为寒门考生“龙门”一跃的希望所在。对于商洛山区的学生来说,高考的意义似乎更加重大,这是他们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最重要的途径。
高考改变命运
高考是高中教育向大学教育过渡的最后一道关口,也是进行人生规划的重要转折。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一度曾让不少寒门子弟走出贫困,走出大山,圆了他们的梦想。所以,考入大学不仅是一种荣誉,而且进入了大学就等于拿到了就业通行证,很多人为之而努力奋斗。
据悉,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为912万人,商洛市高考报名20205人。可谓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工程。
6月7日、8日是今年高考的日子。在这两天不少市民发现,市区街道小餐馆歇业,酒吧、游戏厅、KTV等娱乐场所关门、工地也停止施工;而考场外,是父母坐在树阴下、手提饮料、透过大门张望的焦急等待;交通管制、公交、出租为考生提供一切便利。总之,全社会都在为高考忙碌着、准备着。
家住商南农村的学生孙栋是今年高考大军的一员,他告诉记者:“对我个人而言,通过高考这一个平台就是以后可能会有更多发展的机会,然后有更大的舞台来展示自己。”从小,孙栋的父母就告诉他,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好大学,否则将来会跟他们一样,只能呆在农村,没有多大出息。
像孙栋一样,很多山区的孩子跟城里孩子比,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学习条件都存在很大差距,而恰恰是艰苦的环境造就了他们朴实、勤奋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孙栋说,想着家人,为了家人,自己能吃苦,意志力也能更加坚定。为了家人,他付出了很多,平时学习更加刻苦,更加用功。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如果高考失利,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祖辈们苦难的生活又会在他身上重演。
正是因为有了高考,才使农村贫困学子与经济发达地区学生有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一直以来,不少农村学子通过高考,成功“跃龙门”,实现华丽的转身。他们考上了好大学,毕业后找了一份好的工作,走出了大山。
蒋珊波是我市2007年参加高考的一位农村学生,从小由于家里兄妹多,经济很贫困,上初中期间,他就格外的努力学习,立志一定要考上好大学,出人头地。所以,在学习上总是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他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西安一所好的大学,也正如他期望的那样,毕业后很快找到了一份好的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他已是公司的业务主管,经常奔波于各个国家拓展业务。
名校成为新宠
“改变命运的是知识,不是高考”。高考已经过去半月有余,然而很多考生和家长依然没有放下高考的负担:担心成绩考不好,是否复读来年再战,是否听天由命随遇而安,而这些焦虑的大背景是,当“上大学越来越容易”的高考局面终于出现时,学生和家长的追求必然从“上大学”向“上好大学”转变,考生和家长们已经不满足上大学,而是要上名校。
相比前些年大学毕业以后包分配,进入了大学就意味着端上了铁饭碗而言,如今的大学生想端上铁饭碗难上加难。据悉,2013年商洛招考公务员98人,事业单位人员356人,这些是真正进入体制内的大学毕业生,这预示着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只能在体制外自主就业。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至今待就业大学生人数将超过1000万,社会就业压力很大,加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失业率将进一步加剧。一家调查公司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应届毕业生在毕业时的就业率较低,但半年后的就业率有明显上升。不同专业和学校类型毕业生的就业率有所差异,研究型大学(“211”高校)毕业生的半年后就业率为94%,毕业时就业率为88%。非研究型本科大学(非“211”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90%,毕业时就业率为59%,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实现的。高职/专科院校毕业生的半年后就业率为84%,毕业时的就业率为43%,近一半的毕业生是在毕业半年后才找到工作。这也就是说,名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质量都比普通学校好很多。
76.2%,这是陕西2012年高考录取率。按照这个比例计算,意味着今年我市参加高考的20205名学生将有15396人能上大学。“如今大学已经不再象征着稳定前途,一般大学文凭含金量下降,大学毕业即失业,而名校则不然,占据更多社会资源的名校毕业生还是就业市场宠儿,这才让名校越来越挤。”记者听到不少学生的父母都这样说道。
对大多数考生来说,除非考上名校,否则考入大学并不能保证你的未来。因此,很多人甚至放弃了高考。据悉,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为912万,较2012年减少3万人。商洛市报名人数20205人,比2012年少781人。
盼多元化选才
前不久,日本取消了一次性的高考制度。他们的大概做法是相当于我们进行5次模拟考试,而其中最高的一次成绩是高考填报志愿成绩。与此同时,网络上、电视上一些教育专家也纷纷对现行的教育制度进行辩论,不少还提出改革意见。然而,也有不少人认为,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对于多数贫困高考学生而言,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一刻的激动心情足以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在他们看来,这就意味着一只脚已跨入成功的大门。
有学者指出,高考是目前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考生与父母都希望通过高考寻找公平。高考寄托着学子的梦想,只要确保公平,高考就可变成“龙门”。
特别是对于众多边远山区的农村学生而言,如果高考成功,他们就抓住了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生活轨迹从此便可不同,他们能够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梦想。
分析指出,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的意义既在于增加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大学的机会,促进教育公平,也在于通过智力扶贫、人才扶贫促进贫困地区发展。为此,教育部亦多次发文表示,教育经费、教育资源需重点向农村、边远、民族、贫困地区倾斜,“让更多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看到更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