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烈火-3”中程弹道导弹
1983年,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制定了“导弹发展综合计划”(IGMDP),负责这一计划的是著名的印度“防务研究和开发组织”(DRDO)。其目的是使印度到2002年实现导弹生产的自给自足,在关键领域使印度具备生产本国导弹的能力。该计划主要研制执行多种任务的不同类型导弹,要求提供全面综合的性能,并注意边缘性、交错性。该计划还要促使试验室和研究院所研制高技术武器,因为这些都是印度不可能从别国得到的。“导弹发展综合计划”由5个核心导弹系统组成,包括“大地”近程弹道导弹、“烈火”中程弹道导弹、“蓝天”地空导弹及“三叉戟”地空导弹和“毒蛇”反坦克制导导弹。根据最初设定的目标,导弹计划应当在1995年完成。迄今为止,该计划已经超期十余载,项目开支远远超出最初预计,但从目前的状况看来,距离完成还遥遥无期。历经20多年的不断发展,印度成功研制了“大地”和“烈火”两个系列的弹道导弹。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印度自主研发的某些导弹型号已具备了作战使用能力,其技术水平也明显高于多数发展中国家。“烈火”中远程导弹和“大地”近程导弹都可以携带核弹头,尤其在多次成功进行核试验后,印度更将中远程弹道导弹作为核弹头的首要投送工具。同时,印度也将弹道导弹作为重要的常规打击力量。“大地”近程导弹可加强陆军的火力攻击,协同陆军和空军进行纵深打击,完成战场火力支援任务。“烈火”中远程导弹也通过提高命中精度、换装多种常规弹头发展常规打击能力。近些年来,印度积极构建陆、海、空基“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力量。在空射核武器方面,印度虽然有“美洲豹”、米格-27、米格-29、苏-30、“幻影”2000等战斗机具备核武器的投射能力,但从战略威慑的需要来讲,需要载机不间断的实施空中巡逻飞行,显然印度根本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在海基核威慑力量方面,印度还没有拥有战略导弹核潜艇,进行核反击的能力极弱。
“综合导弹发展计划”:表面风光无限,背后争议不断
就目前来看,印度的“综合导弹发展计划”尚存在很大隐忧。据了解,这种由5大核心导弹系统组成的发展计划其中许多项目始终未能完成,迄今已超期多年。除了“大地”和“烈火”导弹进展相对顺利外,其他型号的研发工作困难重重,项目开支也远远超出最初的预算。有分析指出,导致印度导弹计划进展不顺的因素可归结为两方面:一是批量生产难过技术关。印度的导弹国产化率较低,包括先进发动机和惯性制导系统等重要部件长期依赖引进。就像该国推出的其他军品一样,新导弹使用进口零部件组装能试验成功,等换上了印度自制的元件就开始频频出事,已列装的型号也是如此。这也充分表明,印度国防工业体系的运转相当不稳定。二是实战可靠性差。这实际上是第一个问题的延续。印度每年都要进行多次导弹试验,经常以失败告终,这说明印度导弹的可靠性值得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