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中国人民欢度中秋、国庆双节期间,美国海军宣布,以“乔治·华盛顿”号航母和“约翰·斯坦尼斯”号航母为中心的两支航母战斗群,正分别前往东海和南海执行作战部署任务。同时,运载22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博赫曼-理查德”号两栖攻击舰和两艘护卫舰也在菲律宾海转悠。美国大批兵力兵器汇集到太平洋相对较小的区域,究竟意欲何为?
美航母实施“极限部署”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海军官员10月7日表示,“乔治·华盛顿”号航母战斗群已经开始在东海中日争议岛屿附近活动。“约翰·斯坦尼斯”号航母战斗群在稍远一些的南海活动。每艘航母上都配备有80多架战机,而且航母战斗群通常都包括有导弹巡洋舰和驱逐舰、潜艇和供给船。在附近的菲律宾海,约22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登上了两栖攻击舰“博赫曼-理查德”号和两艘护卫舰。这些海军陆战队员都配备有两栖突击车、轻型装甲车、炮、直升机和“鹞”式战斗机。
事实上,军事专家认为,此次美国将2艘航母部署到亚太地区已经是一种“极限部署”。目前,美军的“企业”号和“艾森豪威尔”号两个航母战斗群正部署在中东,美军在地中海和大西洋至少各部署一艘航母,再加上游弋在东海和南海的“乔治·华盛顿”号和“约翰·斯坦尼斯”号,美军已海外部署6艘航母。一般而言,能维持60%的航母正常部署就是很高的后勤保障状态。美海军现有11艘航母,如今实际在外值勤部署达到6艘,正好是极限水平。
虽然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的一位发言人说,这次训练任务和航母部署不见得与中日岛屿争端的紧张局势有关,但是,各国评论认为,这次美国把航母和海军陆战队部署在最近因岛屿争端而局势紧张的东海和南海不仅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和中东危机有关,而且也与中国与部分周边国家的岛屿之争有关。
对于亚太地区的“领土纠纷”,美国一直声称的官方立场是“不介入”。美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还呼吁争议双方保持“头脑冷静”,应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似乎表明美国不支持岛屿争端扩大化和复杂化。然而,已有美国官员清楚表明美日安保条约适用钓鱼岛,美军还在局势紧张的情况下与日本举行包含“夺岛内容”的联合军演,其中对日本的支持和鼓励之意昭然若揭。
打破平衡方能“再平衡”
今年1月出台的美国新军事战略宣称美国战略重心向亚洲转移。但此表述引发国内外争议,认为“转移”一词歧义太大,随即改为“再平衡”,意在强调美国从未离开亚太地区,只是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后,对关注重点的重新调整。今年6月2日,美国防长帕内塔在第11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发表《美国对亚太的再平衡》演讲,重点谈及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作用以及如何推进“再平衡”的新军事战略。
帕内塔解释说,美国的“再平衡”首先是欧亚地区战略的平衡,即认为亚洲将取代欧洲成为美国的战略重点。其次是军事战略的平衡。即更加注重海军和空军,到2020年前,美国海军力量将改变在太平洋与大西洋“五五开”的部署格局,将60%的战舰部署在太平洋;大部分巡洋舰、驱逐舰、潜艇与濒海战斗舰部署在太平洋,航空母舰数量增加到6艘。再次是部署方式的平衡。即不再像冷战时期那样建设新的大型永久性基地,而是与盟友及伙伴国协作,通过接受临时任务,参加联合军演、训练和行动,确保伙伴国提供港口、机场和其他设施供其使用。这种做法花费少成本低,伙伴国的政治反对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