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情报与多种要素深度融合,实现侦打一体。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发展应用,美俄等国家利用信息技术的融合性,着力强化情报与指挥控制、火力、通信、武器平台等作战要素集成和融合。在阿富汗战争、第二次车臣战争中,美俄军事情报机构都曾通过无人机携带导弹或攻击平台搭载侦察器材的方式,对敌方目标实施直接精确打击。
三是先进技术与传统手段灵活互补。由于战场环境的影响、技术装备的差异以及敌方伪装和欺骗措施,使先进技术手段的运用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因此在海湾战争后,美军吸取过于依赖侦察卫星等高技术手段的教训,大力加强包括特种作战部队在内的传统手段建设,在随后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反恐、反暴乱行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各国情报能力建设全面转型
“9·11”事件后,全球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跨国犯罪等非传统、非对称安全威胁凸显,对情报搜集、传递、处理和分析的准确性、时效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世界各国纷纷从情报体制、技术手段、共享机制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情报能力转型。
美国是情报能力转型的先行者,也是改革调整力度最大的国家。目前,美国已形成以国家情报总监为情报活动总体负责人,国家战略、战区战役、作战部队三级有效衔接的情报管理体制和力量体系,正在进一步加强各情报机构之间的横向联系,通过利用第二代互联网技术,开发使用“情报百科”“分析空间”等网络化平台和工具,便于情报搜集人员、分析人员和使用者进行交流合作与共享信息。
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悠久情报传统的大国。近年来,俄罗斯加快了情报改革的步伐,不仅重塑了国家安全情报体系,而且调整情报工作思路,将重心聚焦于经济与安全领域,特别是突出反恐情报。2010年,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国家秘密法修正案》,为反恐情报行动提供法律基础。此外,俄罗斯还整合15个相关联邦反恐机构的情报信息资源,建成国家反恐情报数据库,实现反恐情报的协作与共享。
日本通过组建新的情报机构、增购先进装备、发射侦察卫星、部署监测站、开展军事外交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情报能力。据日本新闻网报道,日本政府计划从2013年开始,用5年至10年的时间,发射6颗军事侦察卫星,以实现对世界任何角落的完全监视。
效用决定价值,需求决定存在。情报活动作为隐秘的“国之利器”,正在各个领域发挥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可以预见,类似于美欧之间挖墙脚、搞渗透、实施监听的“谍战剧”,仍将在国际舞台不断上演,波澜不惊的表面之下,实则暗潮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