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23日文章表示,日本这个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在二战结束70年后,试图扮演更重要的国际角色不足为奇,尤其是在中国正越来越自信的亚洲。在较大程度上,问题不在于这一目标,而在于安倍追求目标的方式。
美国《世界日报》社论分析指出,在美国力挺下,日本众议院通过新安保法,未来日军可在无威胁下,派兵海外,并将与美军更紧密结合,影响东亚军事形势十分深远。
分析表示,未来,日本自卫队将以美国马首是瞻,譬如共同出兵剿灭“伊斯兰国”与基地等恐怖组织,或合组联合舰队,巡弋国际水域。无疑,美日连手扮演世界警察角色,将成21世纪新常态,美国为日本恢复为军事大国,大开方便之门。
8月15日是日本投降日,香港《明报》23日文章指出,安倍可能于8月14日前发表谈话。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刘江永表示,如果安倍像之前表述的那样对战争仅用“痛彻反省”的措词,中韩都不会接受。只要维持村山富士讲话的原意就可以,如果安倍要标新立异,就要承认自甲午战争以来,对中国的侵略和殖民统治。
正视历史是改善根本
香港《大公报》23日评论称,沟通机制的恢复和新建,为中日关系的改善提供了客观保障,必须肯定和珍惜,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众所周知,中日双边关系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并非简单的国家利益得失问题,心理和感情因素在双方的外交决策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是历史问题造成的。因此,中日关系所有主要问题的根源仍然在于历史,无论钓鱼岛还是日本通过新安保法案,都与二战和战后安排密切相关。
如果想要真正改善中日关系,不再让恶化与危机重演,唯一的办法就是日本坦诚地承认历史罪行,真诚地发展日中友好关系。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也正是历史赋予中日关系改善的宝贵机遇,希望日本能够积极把握,正视历史,争取从根本上改善中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