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自古以来就是沟通赣、湘、闽、粤的江南重镇,宋、元、明、清时期,这里“商贾如云,货物如雨”。赣州城区三面环水,宋代时期在章、贡两河上先后建造了东河、西河、南河三座浮桥以沟通城乡。新中国成立以后,西河、南河浮桥因修建公路大桥而被拆除,只有建春门浮桥作为全国有名的历史文化景观而特意保存了下来。我和友人行走在赣州古浮桥上,感受着别样的风情。
从建春门出去,古浮桥横卧于贡江宽阔的江面之上,它始建于南宋干道年间,构造模式是每三只舢板为一组,于舢板上架梁,梁上再铺木板,然后用缆绳连接成桥。如血的残阳下,古浮桥那古朴的身姿,伟岸的气势,强烈地冲击着我们的视觉。这座古浮桥长400米,由100多只舢板组成,共有30多节,如一条巨龙蜿蜒在江水之中。有水环绕的城市当然离不开桥,但不同的桥给人的感觉也是不同的,走在铺展开的古浮桥上,感觉微微有些晃动,而且随着步伐的节奏,觉得脚下有种舞蹈般的跳跃。在浮桥上漫步让人充满了遐想,那是一种身体长久静止后获得的自由放松,让人莫名地感到—种异样的轻松和愉悦。
我们踏上古浮桥时,已经是暮色四合,月亮从浮桥的上空洒下银色的光辉,均匀地播洒在贡河上,月色下的江水如软缎般滑润,让入禁不住心旌摇荡。桥上散步的市民很多,却没有闹市中车水马龙的喧嚣和人们行色匆匆的紧迫。桥上是悠闲的红男绿女,桥板下的舢板船头上,几乎坐满了一对对的年轻人,窄窄的船头极适合情投意合的情人相偎细语。月光如水一样倾泻,一切便笼罩在静谧的朦胧之中。远处的山,江边的树,都成了缠绵的剪影,处处氤氲着诗情画意,浮桥远处的灯火深处,遥遥传来隐约的歌声,是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漫步古浮桥成了赣州市民很诗意的休闲方式,现在,桥的通行功能退为其次,而休闲的作用被大大提升了,这可能是造桥者当初不曾想到的吧?
古浮桥下是浩浩的江水。赣州颇有诗名,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寄情吟唱,似乎都与江水有关,最有名的当属辛弃疾的诗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多少江水流走了,浮桥还留在这里。有这座浮桥的赣州,真让人羡慕,它连接着赣州的过去与现在,铭刻着赣州相依相守的记忆。夜色愈浓,江上起雾了,不知不觉中,雾色就铺到了浮桥上,今夜若有梦,我依然会在古浮桥上漫步……(商洛日报 作者 于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