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小核桃成就大作为

小核桃成就大作为

2018-11-29 08:21:09

来源: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本报见习记者 张雯靓

  作为“中国核桃之都”,商洛的核桃种植面积之广、产量之高、质量之好,早已闻名遐迩。商洛核桃之所以能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得到众人的喜爱,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与其背后默默无私奉献、辛苦钻研的科技领路人分不开。这些人当中不能不提的一位科技工作者——商洛市林业科学(核桃)研究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陈新乐,他以其丰富的知识、坚持不懈的努力及刻苦奉献的精神为商洛核桃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科技创新的带头人

  陈新乐今年58岁,30年前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被调入商洛市林业科学(核桃)研究所,从事林业及核桃科研、技术推广、科技服务、产业开发等业务技术工作。可以说,他的一生与核桃结下了不解之缘。

  调至研究所后,摆在陈新乐面前的最大难题是:如何突破核桃良种嫁接繁育技术?他知道,攻破这一技术难点在于掌握嫁接过程中土壤湿度和温度,才能保证树苗繁育。为找到良种核桃在商洛本土最佳温度和湿度,陈新乐设计了一个类似取暖用的回笼保温床,他连续50多天吃住在试验田,用柴草加热观察记录数据。后来他又改用地热丝加温、锯末保湿等试验,经反复观测,终于掌握了核桃良种苗培育的最佳温度、湿度,解决了良种苗繁育的难题,为此后核桃良种苗成功的嫁接繁育奠定了良好基础。

  解决了核桃良种嫁接繁育这一技术难题,核桃嫁接成活率达到80%以上,并迅速用于生产,该繁育技术与推广应用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十年间,累计繁育核桃良种苗木3000多万株,在全市推广规模化良种基地建设250多万亩,为推动商洛核桃基地建设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退耕还林以来,商洛各区县一般种植的是低产核桃实生幼树,这种核桃树所产核桃品质良莠不齐、单产低,经济效益低下。为解决这一难题,陈新乐申报了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核桃高接换优新技术及标准化管理示范推广。从申报到撰写调研报告,陈新乐几乎一手完成。

  起初群众对高接换优技术抱有怀疑态度,迟迟不肯让技术人员来自家核桃园推广,陈新乐对该技术很有信心,提出如果树死了赔钱给群众,群众才吃了定心丸,同意让研究所做推广。该项目从2007年开始实施,3年时间示范推广6万多亩150多万株,大大提高了核桃收益率。据陈新乐介绍,全市54万亩实生核桃树发展到300多万亩高接改造良种核桃树,年产量由之前的1.13万吨增加到12.85万吨,提高了12倍,核桃品质由原来的20%提高到60~70%,以发展核桃产业为生的农民收入大大提高。该项目荣获了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一等奖,陈新乐作为项目带头人,功不可没。

  老百姓认可了核桃树的高接改造技术,但是在施肥的过程中,仍使用的是传统方式,产量受到不小影响。陈新乐的关注点又集中到了核桃专用肥上面。他认真分析了土壤养分和核桃需肥规律,研制出针对性更强、更合理的化肥,实现高效、特效、持效、速效“四效合一”。随后研究所与洛南秦丰化工有限公司合作,采用技术、专利入股合作形式生产推广核桃专用肥10万亩,增产20%以上,核桃的外观、口感也得到了很大提升。该技术获得2013年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同时获得我市2011年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技术传播的引领者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和单位的负责人,陈新乐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除组织好本所干部职工搞好科技推广外,他还把科技普及推广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认真组织搞好各种形式的科技宣传推广工作。

  陈新乐主动组织技术力量,编写拍摄《核桃丰产栽培管理技术》《商洛核桃》《从科管看潜力》等科教专题片6部。组织编写《核桃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核桃良种及丰产栽培技术》《商洛核桃》《核桃标准综合体》《核桃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等实用技术书籍8本,印发10万册。

  为了提高商洛核桃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陈新乐十分注重推广良种繁育、良种建园、高接换优、整形修剪、垦复改土、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疏花疏果、适时采收、合理调制等十项实用技术,先后组织开展技术培训300场次,培训2.5万人次。同时深入现场开展技术操作示范和技术咨询,为果农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使果农核桃科技普及率大大提高,加快了商洛依靠核桃产业脱贫致富的步伐。

  面对所取得的成效,陈新乐并没有满足。他组织科技人员研究编制《商洛核桃丰产栽培技术规范》地方标准,规范核桃良种繁育、丰产栽培、高接换优、整形修剪、病虫防治、丰产品质等各个生产环节,为商洛核桃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技术依据,全力推进商洛核桃提质增效,全市310万亩核桃良种基地,达产达效后年可产生经济效益100亿元。

  陈新乐还主动承担山阳县高坝镇18个核桃示范镇抓点示范工作,完成全镇核桃产业发展规划、良种示范园建设、综合科管、育苗、高接换优等示范任务。组织带领科技人员,抓好洛南石门街、桥河、苏冯,商州上河、任村、张底等村5000亩核桃科技示范点工作,为全市核桃科学化管理提供了示范样板。

  核桃行业的领军者

  陈新乐不仅抓技术是行家里手,更是商洛核桃产业发展的规划者,他先后主持编写了商洛核桃优势产业开发计划、商洛百万亩核桃基地建设实施意见、商洛核桃产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十三五”核桃产业提质增效的意见,全力推动核桃产业开发建设工作。他组织开展项目筛选,撰写可行性报告,积极争取国、省、市核桃科技项目及扶持资金,先后争取到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中央财政林业科技示范推广资金项目和陕西重大科技创新、陕西省科技统筹工程创新课题等项目18个,投资扶持已累计达1300多万元。针对商洛核桃病虫危害严重的实际,组织科技人员摸清了主要危害核桃“八虫三病”的发生规律,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方法,解决防控技术难题。

  面对当前商洛核桃产业所取得的成绩,陈新乐没有知足,他仍然在思考着,要把商洛的核桃产业做得更大更强,必须进一步提高商洛核桃良种基地规模和核桃品质,通过高标准的建园和良种改造,实现商洛核桃良种品种化;必须加强对现有园的规范化管理,加大无害化病虫害防控;开发更优的核桃新品种、搞好核桃深加工产品开发,全面提高核桃产品质量,让群众经济收入更多些。

  截至目前,由陈新乐主持或组织参与的科技项目已达15项,10项鉴定为成果,其中获省政府科技一等、三等奖各1项,市政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引进技术8项,推广先进技术12项。这些项目的组织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成效,为商洛核桃科研试验与技术示范推广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技术储备。

  难怪中国经济林协会领导和专家考察后认为,“中国核桃之都”的背后,处处都深深留下了商洛核桃科技团队的脚印,正因为有陈新乐带领的科技团队,才有了商洛核桃今日的辉煌。

  在陈新乐带领下,商洛市林业科学(核桃)研究所被评为商洛市“十一五”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市直机关“标杆支部”、全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他本人先后被评为陕西省林业科技先进工作者、陕西省科协优秀学会工作者,被聘为陕西省核桃产业服务团特聘专家,被评为商洛市“十一五”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商洛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市直机关创先争优红星党员、商洛市科普工作先进个人,被授予陕西省先进工作者、商洛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商洛核桃产业“十大功臣”等荣誉称号。

  • 相关阅读
  • 贯穿商洛东西的“黄金大动脉”

      李敏 党率航  近日,随着柞水至山阳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费率标准听证会的召开,标志着大家盼望已久的柞水至山阳高速公路即将通车运行。11月中旬,记者跟随柞水至山阳高速项目管理处有关人员一起,进行了全程体验...

    时间:11-29
  • 女强人张拉拉

      本报记者 肖云 通讯员 赵少斌  生于大山,便有了山一般的坚韧。11月14日,在商州区杨峪河镇民主村采访张拉拉时,脑海里突然冒出这样一句话。  张拉拉是一个苦命的人,她在将近古稀的年龄里,还扮演着多重角色...

    时间:11-29
  • 茶乡毛坪生态游

      侯培元  我已经三次去武关了,去一次感动一次,每次都会有新收获。  入冬后的第一个周末,我和旅游达人李勤受小袁之邀,再次来到武关。小袁还特别邀请丹凤县农工部段海波部长同行,段部长也是武关人,对武关...

    时间:11-29
  • 一个环卫工作者的工匠精神

      见习记者 张珍珍  11月6日晚,在商州区名人街华润万家对面,环卫工人正在将路旁垃圾屋中的垃圾桶装到垃圾压缩车中,不注意看还不知道这座干干净净的小房子竟是用来存放垃圾的。环卫工杨女士说:“从前这里...

    时间:11-29
  • 商洛变美了

      南星  怀念无非是记忆中的东西。这东西要么让我们思想极深的停留过,要么让我们极大地波动过,要么是心间的欲望缠绕太久。那深深地烙印穿在一起就组成了印象。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思绪一下子回到了90年代&hel...

    时间:11-29
  • 全国健身秧歌大赛 商洛市代表队获佳绩

      本报讯(记者 肖云)近日,记者从市体育运动中心获悉,在11月24日至25日举行的2018年全国健身秧歌(鼓)大赛上,市体育运动中心健身秧歌代表队获得规定动作第一名、自选动作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健身秧歌是国家体育...

    时间:11-29
  • 商洛市依靠法律手段为棚改项目保驾护航

      本报讯(邵炬炜)连日来,商州区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多次对非法占有棚改区域内被征收企业房产的行为人进行普法教育。其中,对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任某进行司法拘留,依法为棚改工作扫清障碍。  据了解,任某非法占有...

    时间:11-29
  • 《古道流韵·丹凤朝阳》即将上演

      丹凤县剧团今年倾力打造的一部大型音舞诗画《古道流韵·丹凤朝阳》将于近日正式上演。该剧以商于古道上的龙驹古寨为节点,运用了音乐、舞蹈、诗赋、多媒体画面,打造“商于古道”文化品牌,塑造...

    时间:11-29
  • 严格脱贫标准 提高脱贫质量

    张岗岭在柞水山阳调研脱贫攻坚“两对两补”工作时要求严格脱贫标准 提高脱贫质量  本报讯(蔺建飞 记者 董楠)11月27日至28日,市委副书记张岗岭带领市委办公室、市扶贫局负责同志,分别深入柞水县红岩寺镇...

    时间:11-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