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陈高宏)一季度,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农村工作部署,坚持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聚焦特色农业强市目标,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全市农业生产总体平稳。
一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2亿元,同比增长2.7%。其中,农业(种植业)12.3亿元,同比增长4.4%;林业3.8亿元,同比增长7.3%;牧业16.3亿元,同比下降0.3%;渔业0.4亿元,同比增长5.7%;农林牧渔服务业2.4亿元,同比增长7.2%;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6亿元,同比增长2.7%。
上年秋播期间我市雨量充沛,田间底墒充足,春节前1月底普降雨雪,2月底全市普降及时春雨,土壤墒情整体适宜,气温回升基本正常,利于小麦等越冬作物苗情转化升级。目前全市小麦一、二、三类苗的比例为38:49.8:12.2,和上年同期相当,土壤墒情适宜,有利于小麦返青起身生长。
据农情调度,全市供种企业及分销门店调运正常。截至3月底,已储备玉米种子58万公斤、马铃薯种子4050万公斤、化肥2.59万吨、除草剂15吨、杀虫杀菌剂8吨,春播农资储备充足,随着春播工作全面展开,农资将进一步陆续调运到位。
随着我市设施农业规模和质量的不断提高,蔬菜和食用菌产量保持稳定增长。一季度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53808亩,同比增长3.33%,产量83581吨,同比增长4.65%,其中,食用菌产量12543吨,增长7.14%;药材产量44182吨,增长4.4%。
一季度,全市畜牧业养殖规模缩减,降幅呈逐季收窄态势。生猪市场供强需弱格局延续,猪价旺季走高年后低位运行,生猪产能去化加速,处于产能波动红色区域。牛羊养殖持续亏损,养殖户补栏信心不足,养殖规模缩减;家禽产业养殖结构持续优化,肉鸡养殖逐渐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