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顶层设计制定“123456”作战方案,建立三级书记抓脱贫领导体系,出台商州区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厘清责任,实施“三创三联三带动”脱贫新模式,强推脱贫攻坚。创新“3333”工作机制(30名区级领导、300名科级领导、3000名包扶干部,每月集中驻村入户不少于3天),夯实工作责任。实行“123”(包抓镇办区级领导每周到镇办指导工作不少于一天,科级领导到村工作不少于两天,一般干部驻村工作不少于三天)工作法,确保工作落实。建立微信公众服务、二维码精准识别、手机信息推送“三大管理服务平台”,实量实物反映包扶工作开展情况,全程提供相关信息服务,实现了精细管理、精准帮扶。借脑思维,聘请陕西永秀经济研究院联合编制了《商州区脱贫攻坚产业支撑研究》,进一步明晰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思路和重点,得到商洛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在全市推广。近期,全区完成了25个特困村综合发展规划的编撰工作。
——健全组织机构及时组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充实加强11个专项办公室,统筹协调、指导服务职能充分发挥。抽调3000余名干部,组建18个镇办工作团、133个驻村工作队,实现帮扶全覆盖、责任全落实。
——完善政策体系围绕“五个一批”脱贫路径,制定出台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组建、产业发展扶持、金融扶持、项目资金管理等15项具体政策措施,真金白银推动脱贫攻坚。
——强化资金投入在区财政列支8200万元的基础上,争取中省专项扶贫资金8421万元,国开行融资6亿元,全部用于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政府精准扶贫风险担保基金3000万元,按1:10比例放大贷款额度,已发放贴息贷款1.3亿元,全年预计投入脱贫攻坚资金9.3亿元。
对照标准,精准推动脱贫攻坚
商州区陈塬街道办事处上河村是商洛市闻名的核桃专业村。据村党支部书记李彩凤介绍,作为2016年脱贫摘帽村,贫困户除了依靠核桃主导产业增收外,所有贫困户还通过全区统一集中建设的光伏电站,认领了3千瓦光伏扶贫项目,年收入3000元,加上劳务务工收入,当年脱贫不成问题。
选准光伏产业项目,确保贫困户长期增收。商州区把光伏扶贫列为产业扶贫的“一号工程”,由政府出资为每个贫困村建20千瓦电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124个贫困村,每个村成立光伏产业合作社,每户贫困户认领3至5千瓦,在商洛市率先实现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该项目的实施可快速解决贫困户的稳定收入,同时也解决了没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难题。
商州区按照“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统一标准、注重实效”的总体思路,建立政府补助、社会帮扶、金融支持、用户出资等多种途径相结合的资金筹措机制,积极宣传动员,快速推进建设。2016年底前41个当年摘帽村脱贫户已建成入网,2017年6月底前将全面完成100兆瓦光伏电站建设任务。贫困村村级光伏电站建设由区城投公司以村为单位建设,贫困户认购,按投入资金比例分红。贫困户自筹资金部分,可以通过自身出资、扶贫贴息贷款和社会帮扶等途径解决。对于一时无力负担的贫困户,通过与金融单位联系,为贫困户申请贴息贷款,解决自筹部分资金落实。目前,全区已建成光伏站点36个,总装机容量32兆瓦,受益贫困户1.3万户。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贫困户住房安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商州区委、区政府紧盯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脱贫退出标准,以解决贫困户住房安全为主要目标,全力实施以“坡屋顶、小青瓦、固墙体、白粉墙、整院落、硬化路、治乱堆、改圈厕”为主要建设内容的贫困户危旧房改造暨卡内贫困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按照先搞危旧房改造,再做连户路建设,后搞院落及改厕综合整治的办法,根据各村资源条件、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合资金、集中力量,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实施。全区19个综合整治示范村和承担市级观摩的5个市级示范村,优先启动,示范带动;2016年41个脱贫村及其他213个村当年脱贫的危房户全面迅速推动。截至目前,项目总投资7.5亿元,其中124个贫困村危旧房改造暨综合整治投资6.2亿元,其余129个非贫困村贫困户危旧房改造投资1.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