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领航,强力推动脱贫攻坚
商州区坚持把“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全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建与脱贫攻坚“两张皮”拧成“一股绳”,唱响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大合唱。
——专项整治促脱贫商州区及时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抓党建转作风促脱贫”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党建工作、作风建设、脱贫攻坚和督查考核5个工作组,明确职责抓落实,先后召开专项整治推进会3次,镇办党委书记履行“抓转促”主体责任座谈会1次,工作协调会4次。
——党建引领促脱贫严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三会一课”关,强力推进组织工作七项重点,认真落实省市委“三项机制”和商州区“五位一体”干部管理制度,不断激发各级干部投身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推行党员“1+1”、能人“1+2”帮带贫困户模式,3000余名党员能人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户均增收0.4万元。
——严管干部促脱贫出台《第一书记和脱贫攻坚工作队考核管理办法》《村干部十要十不准》等规定,进一步从严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驻村工作纪律,加强干部管理,强化督促检查,干部作风明显转变。
——宣传动员促脱贫注册“商州扶贫”微信公众号,开通6个脱贫攻坚工作微信群,实现微信平台与政府网站脱贫攻坚信息同步推送。通过“商州宣传”微信公众号编发“理论宣讲微课堂——精准脱贫知识100问”共计28期,组建商州脱贫攻坚微信工作群、QQ工作群,搭建交流学习、信息传输工作平台,打造脱贫攻坚理论知识学习指尖“小秘书”,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增速提效。商州“三创三联三带动”脱贫攻坚模式经验得到省扶贫办的肯定,于2016年11月23日在《陕西日报》头版、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和“今日点击”栏目同步刊播。先后制作大型宣传牌196面,标语横幅1500余条,印发工作手册、口袋书5.3万余册,在中省市主流媒体刊发新闻稿件347篇。
创新模式,多轮推动脱贫攻坚
商州区牧护关镇香铺村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产业发展路径,通过大力推行“支部+协会+农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以产业扶持资金变股金方式和“基地+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走出了一条贫困户当“股东”的脱贫攻坚新路子。
在“三创三联三带动”脱贫攻坚模式带动下,商州区立足镇村主导产业发展实际,组建新型经营主体,变单纯一产为一二三产融合,推动产业规模化、组织化发展,实现统筹发展、连片脱贫。区上鼓励支持贫困村、贫困户依托龙头企业、现代产业园区发展药材、核桃等主导产业,共发展经济林1.28万亩,中药材3.26万亩,食用菌912.8万袋,畜禽161.3万只(头)。
商州区出台了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奖励《办法》,全区270个专业合作社和2320名致富能人与6160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带动发展订单农业5.2万亩,户均增收0.5万元,形成了产业多元发展、脱贫多元带动的良好格局。
瞄准路径,科学推动脱贫攻坚
数九寒天,可商州区腰市镇江山景区游客人气依然很旺,自从2016年央视乡村大世界“江山快乐行”节目播出后,省内外慕名前往旅游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村党支部书记屈金亮介绍说,以打造江山4A级景区为依托,村上探索出一条“支部+旅游产业+企业+园区基地+贫困户”的扶贫模式,通过景区土地流转和光伏扶贫项目建设,带动贫困户入股增加财产性收入;通过景区建设和三产带动,增加贫困户工资性收入;通过森弗园区产业基地,带动贫困户增加经营性收入。全村建成万寿菊基地1个,成立农家乐协会、江山旅游扶贫开发服务有限公司和江山朝阳光伏扶贫电力有限公司,吸纳42户贫困户入股,涉及旅游观光、配套服务、劳务输出、光伏发电等特色产业,使1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2016年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010元,实现整村脱贫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