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时事综合

商洛财政交出亮眼答卷

2025-11-28 09:52:20

来源:商洛之窗 - 商洛日报

  ——我市“十四五”成就主题报道之十 本报记者 党率航

  生态更美、经济更强、百姓更富,是“十四五”商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背后,离不开财政部门的默默支持。

  “十四五”期间,全市财政系统紧盯目标、加压奋进,全面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坚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原则,持续加强收入征管,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切实兜牢防控底线,有力保障重点领域支出,为全市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任务落实提供了坚实财力支撑。

  五年来,我市地方财政实力持续增强,民生福祉不断增进,改革效能稳步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提供了坚实保障。

财力规模稳步增长

  “十四五”期间,商洛的财政“家底”愈发厚实,收入实现稳步增长。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的目标全面完成。从2020年的20.85亿元增加到2025年的32.83亿元,年均增长9.5%,位居全省前列。其中,2023年全市收入增长位居全省首位。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稳步提升,从2020年的290亿元增加到2025年的336亿元,年均增长3%,高于全省水平。

  一组组沉甸甸的数字,不仅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更是商洛财政提升治理效能、服务发展大局的具体实践。

  财政实力的壮大,不仅在于“增收”,更在于“善管”。近年来,全市财政自给率稳步提升,连续19年实现收支平衡,“三保”、清欠、化债等底线任务全面完成。同时,我市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为全市重点任务落实提供了坚实财力支撑。今年上半年,累计争取各类财政资金237.7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2.32亿元,增长10.36%。

  回首过去五年,全市财政收入稳健增长、支出结构持续优化、管理效能系统提升,各类资金有力支持重点项目、城镇建设、农业农村、文旅康养、民生事业等重点领域建设,为加快打造“一都四区”、推进富民强市注入了强劲动力。

民生投入精准直达

  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落脚于民生福祉的持续改善。

  “十四五”期间,商洛财政持续将真金白银投向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社保等民生领域。

  以体育为例,我市通过“以赛促建、以建促赛”模式,先后实施了排球训练基地、市游泳馆、商州群众运动公园、丹江公园智能健身跑道等多个体育项目,城区新增20多个口袋公园,新建21块室外多功能健身场地,方便市民就近锻炼。仅2024年,市财政在体育方面投入达1.2亿元,同比增长174%,真正实现了“集中财力办成民生大事”。

  在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领域,我市完成低保、孤儿养育、独生子女父母补助金、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提标工作,最低基础养老金连续三年上调,调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率,明确退休人员不再缴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

  教育投入持续加大,全市每年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学校建设教学楼、实验室,不折不扣实现了教育支出只增不减的目标,保障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在医疗卫生领域,市财政累计筹资50多亿元推进三大公立医院搬迁升级,对10多个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升级改造。同时,加快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全市1201个行政村实现村卫生室全覆盖。

  在乡村振兴方面,市财政筹集资金1.2亿元兑现周末现场会奖励,支持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提升。这些投入,聚焦的是城市和乡村融合发展,守护的是绿水青山,造福的是子孙后代。

  面对突如其来的各类灾情,财政部门及时响应,积极争取救灾资金,全力保障应急抢险救援及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用财政力度保障民生温度。

  纵观“十四五”,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财政支出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让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全体市民,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越扎越牢。

政策赋能产业升级

  财政之于经济,犹如活水之于良田,其关键在于精准滴灌、有效赋能。

  面对高质量发展的各项任务,我市财政部门锚定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财政资源统筹,通过减税降费、基金扶持、融资赋能等多元举措,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为产业升级注入活力,推动经济发展质效双升,助力“一都四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市财政勇于创新,累计落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过30亿元。润安玩具有限公司享受税费优惠,投产7个月实现销售收入1300多万元,带动300人就业;博德曼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留抵退税获得资金支持,缓解了出口订单的资金压力。

  五年来,我市财政赋能实体经济成效显著。支持设立的政府产业投资基金规模达到6亿元,为个人和小微企业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超过19亿元;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提供担保贷款累计超过100亿元,破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创新成立商洛市财金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多渠道注入资本金用于支持新材料、大健康等产业发展;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整合财政涉农资金96亿元,支持特色产业发展,资金支出率位居全省前列。

  另外,我市累计安排约32亿元支持生态环保,持续推动尾矿综合利用项目落地,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

治理效能全面提升

  “十四五”期间,商洛财政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将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致力于打造稳健可持续的财政运行体系。通过制度创新与精准监管,推动财政治理效能持续提升,超额完成隐性债务累计化解任务,政府综合债务率下降6%,债务风险防控愈发扎实。

  制定出台《商洛市本级融资平台公司整合升级实施方案》,向市城投公司、市投资控股集团划转39户企业股权及12宗经营性资产,实现市场化转型。创新建立财政投资评审“313”工作机制,对政府投资类项目实行全过程工程建设成本监管,平均审减率约8%,节约大量财政资金。

  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市财政以改革创新破解深层次矛盾,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财政治理体系向现代化迈进。出台11项财政事权划分方案,预算绩效管理连续两年获省“A”级等次;将预算单位划分网格,落实对预算单位服务指导和监督责任;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现全覆盖,非税收入电子化、财政电子票据改革全面落地。

  市财政全面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统一监管,盘活闲置房产2.27万平方米,建成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一些单位闲置的办公家具通过公物仓调剂后复用。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砥砺奋进。我市财政部门以稳健增长的财力筑牢发展根基,以精准高效的投入回应群众期盼,以创新务实的改革激发治理活力,在加快“一都四区”建设、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守护民生幸福底色的征程中,交出了一份时代答卷。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