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不是对小高的不敬。可以相信的是,这个问题肯定已停留在足协“有关人士”的脑海里了。
认识老布是在1998年法国世界杯。当时他带领导的克罗地亚队一鸣惊人地打进了半决赛。老布半决赛前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现在的克罗地亚队就像是一辆装满了油箱汽车”。虽然克、法半决赛那天我在马赛观看巴西队和荷兰队的另一场半决赛,但在新闻中心的电视屏幕上,我记住了那张戴着黑框眼镜的冷峻而自信的脸。昨天在沪京大战结束之后的赛后新闻发布会上我发现,老布的气质和冷峻,甚至小小的幽默,都与12年前无异,甚至他的脸也不见老。他的那句:“我至今都很困惑洪元硕为何使用这个三个球员首发”的话让人回味,更让我想起了12年前的他。
老布是老外,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只要是涉外,必要受特殊的礼遇。30多年前几个外轮上的普通船员闲逛在上海外滩,都会被尊为外宾而备受礼遇。当时上海外滩码头边上有一个只许外国人进出的“海员俱乐部”,就是招待这些水手的。这一“传统”在现今的中国的足坛依然难看到,外教与土教练同工不同酬,薪水相差数倍似乎是天经地义,而承担的责任却是一样的。外教的自由度远甚于土教练。他们可以不理会领导,而土教练屈逢领导几乎是生存的第一要素。陕西队科萨上任第一天就规定,休息室里只允许上场队员和替补队员进入,其他人员包括未进入大名单的一律不得进入。而此前陕西队的休息室如1997年前的申花队的休息室一样热闹得像个菜场。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老外教练给中国足球带来的第一个变化,就是让休息室更专业。
老布来到申花队,申花老板向来喜欢“事必躬亲”。但是在老布面前不得不闭上了嘴,“一切老布说了算,发奖金也归他管”。当然,老布能够“征服”朱骏,来说,不仅仅是外教的身份。申花以平民身份,跃入排名榜第一,虽然民在第二的山东队少赛一场,这个成绩无论如何是让所有人,包括申花人赛前想都不敢想的。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道理:一,球星的作用其实是没有那么大的;二只要有好的调理,土鸡也能成凤凰。需要说明的是,这两条只适用于中国足坛。这其中,“调理人”老布自然有料。这也难怪年少气盛的朱老板不得不向老布“低头”了。
上海男篮主教练邓华德仅用一个赛季的时间,就将上海男篮从一支被人忘却的“四流队”一举打入半决赛。这一火箭似的飞跃速度也让他得到了中国男篮主教练的位置。如果老布引领着申花队这个迅猛的势头一直延续到联赛结束,他还会一直是申花队的主教练吗?在中国足协的“办公室会议”上,这个话题会一直没人提吗?相信谁也不会怀疑这个可能性的存在。
下面就看小高了。两胜“德国”一破“韩咒”算不了什么,见真格的才是考验啊!
(本文来源:网易体育 )